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卖。~办(❶采购货物的人;❷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的中间人和经纪人)。~名。~好。~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主。~方。~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 招致:~祸。 姓。
柜子,匣子:~藏(cáng )(喻待价而沽)。买~还(huán)珠(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棺。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俗作還字,非。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𠀤音環。 《說文》復也。 《玉篇》反也。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註》反也。 又《正韻》退也,歸也。 《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 《註》還,猶退也。 《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又《灌嬰傳》還定三秦。 又顧也。 《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 《註》還,猶顧也。 又償也。 《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又與環同。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𠀤音旋。與旋同。 《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 《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又《正韻》轉也。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又便捷貌。 《詩·齊風》子之還兮。 又速也,卽也。 《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 《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 《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珠』《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𠀤音朱。 《說文》蚌之隂精。春秋國語曰:珠以禦火災,是也。 《通雅》古有辟塵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徑寸,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非獨出於蚌也。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𪔀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 《沈懷遠·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爲滑珠,滑珠之次爲磊砢珠,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爲稅珠,稅珠之次爲蔥珠。見續博物志。 《書·禹貢》淮夷𧓍珠曁魚。 《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又《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𩶯𩶆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 《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 《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 《註》珠澤在越巂。 《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 《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又連珠,文家篇名。 《傅𤣥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 《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又《韻補》叶音周。 《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