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所见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ǎo wú suǒ jiàn
成语简拼 lws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出看,~。 鲁迅《古小说钩沉?述异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果复重来,发声如前。闻,便闭户,周旋室中,了无所见。”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八:“母语之,灵铣驰求之,了无所见。”


成语典故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果复重来,发声如前。闻,便闭户,周旋室中,了无所见。”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八:“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完结,结束:完~。~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了』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𠀤聊上聲。 《增韻》決也。 《廣韻》慧也,曉解也。 《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𨻰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  又訖也,畢也。 《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  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  又秦吉了,鳥名。 《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廣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皎切,𠀤音了。 《廣韻》目睛明也。 《周禮·春官·大師》眂瞭三百人。 《註》瞭,目明者。 《孟子》胷中正則眸子瞭焉。  又《師曠·禽經》瞭曰鷂。 《張華註》能遠視也。  又《楚辭·九辯》瞭冥冥而薄天。 《註》瞭,音了,一音杳。亦通作杳。  又《廣韻》落蕭切。 《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了平聲。義同。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所』

《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數上聲。 《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 《詩·鄭風》獻于公所。  又《商頌》及爾斯所。  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 《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又《召誥》王敬作所。  又語辭。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又誓辭。 《論語》予所否者。 《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辭。 《禮·檀弓》其高可隱也。 《註》謂高四尺所。 《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 《註》幾所,猶幾許也。 《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 《註》里所,猶里許也。  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 《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