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过失;弼:纠正。我有过失,你应帮我纠正。
违:过失;弼:纠正。我有过失,你应帮我纠正。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违:过失。弼:纠正,辅助。 我有过失,你应当帮助我。 古代帝王勉励臣属随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话。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孔安国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隋书.高熲等传.赞》:“君邪而不能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唐.沈询《授裴休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盐铁制》:“人代天工,予违汝弼,悉乃心力,作吾股肱。” 并列 违,失之;弼,纠正。我有过失,你应匡正。语出《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者也。”△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
同“余”,我:~智自雄(自夸聪明,妄自夸大)。~取~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
给与:~以。赐~。赋~。给~。生杀~夺(亦作“生杀与夺”)。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不见面,离别:久~。 邪恶,过失。
你:~辈。~等。~曹。~将何经。 姓。
辅佐:~士(辅佐的人)。~匡(辅佐匡正的人)。~导。~谐。
《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𠀤音與。賜也。 《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 又《博雅》大予,樂名。 《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又《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𠀤與余同。我也。 《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 《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歷觀詩賦,予無余音。 又《吳棫·韻補》予當讀與。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皆無余音。
『汝』《唐韻》人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𠀤音茹。水名。 《說文》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 《水經》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 《酈道元注》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至原鹿縣,南入於淮,謂之汝口。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 《春秋釋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 《詩·周南》遵彼汝墳。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左傳,楚襲梁,及霍,漢爲梁縣,後魏屬汝北郡,隋移于陸渾縣北,遂攺爲汝州。 《廣輿記》今屬河南州,西有臨汝城古蹟。 又汝寧,郡名。 《廣輿記》秦屬潁川,漢曰汝南,元曰汝寧郡,有汝陽縣。 又姓。 《書·亡篇》有汝鳩,汝方,湯之賢臣。 《左傳》有汝寬。 又《韻會》通作女。 《前漢·地理志》女陽,女隂,𠀤與汝同。 又爾女亦作爾汝。 《書·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爲。
『弼』《唐韻》房密切《集韻》《韻會》《正韻》薄密切,𠀤頻入聲。 《說文》本作𢐀。㐁,舌也。舌柔而弓剛,以柔从剛,輔弼之意。 《韻會》所以輔正弓弩者。 《正韻》正弓器也。 又《爾雅·釋詁》俌也。 《註》俌猶輔也。 《書·大禹謨》明于五𠛬,以弼五敎。 又《說命》夢帝賚予良弼。 《越語》憎輔遠弼。 《註》相道爲輔,矯過爲弼。 又戾也。 《前漢·五行志》君臣故弼,兹謂悖。 《註》弼,猶相戾也。悖,惑也。 又《爾雅·釋詁》重也。 《註》弼輔,所以爲重疉也。 又《揚子·方言》弼,高也。 又通作拂。 《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 又叶平祕切,音備。 《李嵩·述志賦》赳赳干城,翼翼上弼。志馘奔鯨,截彼醜類。 《集韻》或作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