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猫丢牛


   比喻贪小失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ēng māo diū niú
成语注音 ㄓㄥ ㄇㄠ ㄉ一ㄡ ㄋ一ㄡˊ
成语简拼 zmdn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爭貓丢牛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贪小失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成语典故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力求实现:~取。~气。~胜。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 方言,躲藏。

〔~腰〕弯腰。亦称“毛腰”。

失去,遗落:~失。~了工作。~盔卸甲。 扔;抛弃:不要乱~垃圾。 搁置;放:工作~下不管。技术~久了就生疏了。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喻固执或骄傲:~气。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猫』

《廣韻》武瀌切《集韻》眉鑣切,𠀤音苗。 《玉篇》夏田也。  又《廣韻》俗貓字。詳豸部貓字註。 《廣韻》武鑣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𠀤音苗。 《說文》貍屬。 《廣韻》獸,捕䑕。 《禮·郊特牲》迎貓,爲其食田䑕也。 《正字通》陸佃曰:䑕善害苗。貓能捕䑕,故字从苗。  又貓睛,子午卯酉如一線,寅申巳亥如滿月,辰戌丑未如棗核。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隂類也。  又《格古論》貓,一名烏員。  又《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 《疏》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 《詩·大雅》有貓有虎。 《傳》貓,似虎淺毛者也。  又《唐韻》莫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謨交切,𠀤音茅。義同。 《廣韻》俗作猫。

『牛』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𠀤𪙊平聲。 《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 《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 《玉篇》黃帝服牛乗馬。 《易·无妄》或繫之牛。  又《說卦》坤爲子母牛。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 《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又樹化牛。 《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爲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又官名。 《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又牽牛,宿名。 《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 《註》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又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 《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  又紫金牛,藥名。見《本草綱目》。  又姓。 《廣韻》微子裔,司𡨥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 《風俗通》漢有牛崇。  又人名。 《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又叶音疑。 《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叶下哉。哉讀將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