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锺惑


   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èr fǒu zhōng huò
成语注音 ㄦˋ ㄈㄡˇ ㄓㄨㄥ ㄏㄨㄛˋ
成语简拼 efzh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二缶鍾惑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二缶锺惑而已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成语典故

《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 两样,别的:~话。不~价。

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简化作“钟”。

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疑~。困~。惶~。智者不~。 使迷乱:迷~。~乱。~人耳目。蛊~人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 《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 《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註》謂兼二職。 《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 《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 《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

『缶』

《廣韻》方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否。 《說文》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爾雅·釋器》盎謂之缶。 《註》盆也。 《疏》缶是瓦器,可以節樂,如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卽今之瓦盆也。 《急就篇註》缶卽盎也,大腹而斂口。 《易·比卦》有孚盈缶。 《釋文》鄭云:缶,汲器也。  又《坎卦》樽酒簋貳用缶。 《註》瓦缶之器。  又《離卦》不鼓缶而歌。 《前漢·楊惲傳》仰天撫缶。 《註》缶,瓦器也。  又《小爾雅》𨥏二有半謂之藪,藪二有半謂之缶,缶二謂之鍾。 《註》缶,四斛也。 《魯語》其歲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 《註》缶,庾也。  又《前漢·高帝紀》上破布軍於會缶。 《註》蘇林曰:音𡍮。師古曰:此字本作𦉈,而轉寫誤爲缶字耳。黥布傳則正作垂字。  又《正字通》宥韻,讀若覆,義同。○按諸韻書無去聲。

『惑』

《廣韻》《正韻》戸國切《集韻》《韻會》穫北切。 《說文》亂也。从心或聲。 《廣韻》迷也。 《增韻》疑也。  又《諡法》滿志多窮曰惑。  又熒惑,星名。  又或作掝。 《荀子·不苟篇》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 亦通作或。 《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史記·賈誼服鳥賦》衆人或或。本作或,後加心以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