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八咭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看你这二虎八咭稀里糊涂的家伙,拿一块到手的肥肉,去换人家手里的骨头。”原注:“二虎八咭,傻里傻气;八咭,语助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èr hǔ bā jī
成语简拼 ehb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看你这二虎八咭稀里糊涂的家伙,拿一块到手的肥肉,去换人家手里的骨头。”原注:“二虎八咭,傻里傻气;八咭,语助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 两样,别的:~话。不~价。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古同“叽”,象声词。与其他词连用,形容金属的撞击声。

笑的样子。

鼠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 《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 《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註》謂兼二職。 《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 《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 《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八』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𠀤音捌。 《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𠷳,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咭』

《玉篇》《廣韻》𠀤許吉切,音欯。 《玉篇》笑貌。  又《廣韻》巨吉切《集韻》其吉切,𠀤音佶。義同。  又《集韻》火一切。本作欯。 《博雅》欯欯,喜也。  又《集韻》丘八切,音劼。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