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ǔ wèi jù quán
成语注音 ㄨˇ ㄨㄟˋ ㄐㄨˋ ㄑㄨㄢˊ
成语简拼 wwj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成语示例


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成语典故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语本《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五味,酸、苦、辛、咸、甘也。”《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完~。智勇双~。求~责备。 整个,遍:~部。~国。~民。~神贯注。~心~意。 都:代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五』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𠀤音午。 《增韻》中數也。 《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 《書·武成》列爵惟五。 《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 《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 《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 《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 《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 《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 《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俱』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皆也。 《孟子》父母俱存。  又偕也,具也。 《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全』

《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泉。 《說文》完也。 《玉篇》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 《註》純用玉也。  又姓。 《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又《韻會》州名。漢零陵郡,晉置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