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兵马


   “五城兵马司”的省称。 明 代在 北京 城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有指挥、副指挥、吏目等官。负责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恰好五城兵马经过,结扭到官,审出骗局实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ǔ chéng bīng mǎ
成语简拼 wcb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五城兵马司”的省称。 明 代在 北京 城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有指挥、副指挥、吏目等官。负责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恰好五城兵马经过,结扭到官,审出骗局实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五』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𠀤音午。 《增韻》中數也。 《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 《書·武成》列爵惟五。 《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 《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 《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 《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城』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內曰城,外曰郭。 《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 《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 《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天子曰崇城。 《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 《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 《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 《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 《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 《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 《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 《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又宮名。 《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 《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 《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 《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兵』

《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