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六鹢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ǔ shí liù yī
成语注音 ㄨˇ ㄕˊ ㄌ一ㄡˋ 一
成语简拼 wsl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五石六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成语示例


宋·彭乘《墨客挥犀》第七卷:“古人于小诗用意精深如此,况其大者乎,盖其学问渊源,有五石六鹢之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成语典故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古人于小诗用意精深如此,况其大者乎?盖其学问渊源,有五石六鹢之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鹭的水鸟。 头上画着鹢的船,亦泛指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五』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𠀤音午。 《增韻》中數也。 《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 《書·武成》列爵惟五。 《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 《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 《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 《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石』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六』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𠀤音陸。 《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 《玉篇》數也。 《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 《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 《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又叶錄直切,音近力。 《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