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亘今


   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èn gǔ gèn jīn
成语注音 ㄍㄣˋ ㄍㄨˇ ㄍㄣˋ ㄐ一ㄣ
成语简拼 ggg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亙古亙今
成语英文 from of old till now(from time immemorial)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成语典故

亘:延续。从古到今。宋.朱熹《答陆子美书》:“而向下所说许多道理,条贯脉络,井井不乱,只今便在目前,而亘古亘今,攧扑不破。”又《答陈同甫书》:“若论道之常存,却又初非人所能预,只是此个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干五百年被人作坏,终殄灭他不得耳。” 并列 亘:延续。从古到今。宋·朱熹《答陆子美书》:“而向下所说许多道理,条贯脉络,井井不乱,只今便在目前,而~,攧扑不破。”△用于描写持久。→亘古及今 亘古通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横~。绵~数千里。~古(整个古代,终古,如“~~未有”、“~~奇闻”)。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姓。

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横~。绵~数千里。~古(整个古代,终古,如“~~未有”、“~~奇闻”)。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亘』

《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𠀤音宣。 《說文》求宣也。揚布也。  又與桓同。烏亘,外國名。◎按亘本作𠄢,與亙字不同。亙从二从舟。舟今作亙。𠄢从二从囘,囘卽回字,今从日作亘。  又毛晃曰:紹興二年,禮部看詳姓氏,从水从亘,水名。从木从亘,木名。从木从亘者,皆定讀曰亘。若《晉書》亘彝,亘溫,《書·禹貢》西傾因亘是來之類是也。

『古』

《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亘』

《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𠀤音宣。 《說文》求宣也。揚布也。  又與桓同。烏亘,外國名。◎按亘本作𠄢,與亙字不同。亙从二从舟。舟今作亙。𠄢从二从囘,囘卽回字,今从日作亘。  又毛晃曰:紹興二年,禮部看詳姓氏,从水从亘,水名。从木从亘,木名。从木从亘者,皆定讀曰亘。若《晉書》亘彝,亘溫,《書·禹貢》西傾因亘是來之類是也。

『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吟切,音金。 《說文》是時也。 《廣韻》對古之稱。 《詩·召南》迨其今兮。 《毛傳》今,急辭也。 《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 《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 《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又叶居良切,音姜。 《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𠃌會意。𠃌,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