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周易 乾》:“上九,亢龙有悔。”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后以“亢龙有悔”谓居高位不知谦退,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后汉书.阴兴传》:“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娶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主谓 亢龙,喻指居于高位之人。比喻居于高位之人均勿自满,骄横,否则会有自取灭亡之悔恨。语出《易经·乾》:“上九,亢龙有悔。”《晋书·忠义传·王豹》:“进则~,退则疾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用于警示君主或居高为官者。→追悔莫及。也作“亢极之悔”。
高,高傲:高~。不~不卑。 极度,非常:~旱。~奋。 抗,匹敌:~礼。~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 《說文》人頸也。 《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又《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亢卽咽,俗作吭。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 《史記·天官書》亢爲疏廟。 《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爲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又過也,愆也。 《易·乾卦》亢龍有悔。 《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又旱曰亢陽。 又極也。 《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又强也,蔽也。 《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又無所𤰞屈曰亢。 《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又督亢,龍亢,俱地名。 又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又敵也。 《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又同庚。亢倉子。 《莊子》作庚桑子。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悔』《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悔,恨也。 《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悔吝也。 《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 《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