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


   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íng tái lóu gé
成语注音 ㄊ一ㄥˊ ㄊㄞˊ ㄌㄡˊ ㄍㄜˊ
成语简拼 ttl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亭台樓閣
成语英文 pavilions,terraces,and towers(a general reference to the elaborate Chinese architecture)
成语俄文 беседки и павильон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成语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如果要修怎么样一座亭台楼阁的大花园,我力量不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成语典故

泛指园林多种景观。《儿女英雄传》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木山石,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亦作“楼台亭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五回:“〔这容园〕除了各处楼台亭阁之外,单是厅堂,就有了三十八处,却又处处的装潢不同。” 并列 泛指建造在园林中供游憩欣赏的多种景观。徐迟《财神和观音》:“这一道高墙里面,自然有~之胜。”△多用于园林建筑方面。 →琼楼玉宇 ?蓬门荜户。也作“楼阁台榭”、“楼阁亭台”、“楼台亭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邮~。岗~。 适中,均匀:~匀。 正,当:~午(正午,中午)。

〔天~〕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姓。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滕王~。~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出~(出嫁)。 小木头房子:~子。~楼。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简称“阁”)。组~。入~。 古同“搁”,停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亭』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 《說文》民所安定也。 《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 《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 《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  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又亭長。 《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 《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 《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又直也。 《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又平也,均也。 《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 《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 《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又亭亭,聳立貌。 《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 《註》猶心也。  又亭毒,化育也。 《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 《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又亭午。 《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 《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亭。與渟同。 《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韻補》叶徒陽切。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