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操井臼


   谓亲自料理家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 cāo jǐng jiù
成语注音 ㄑ一ㄣ ㄘㄠ ㄐ一ㄥˇ ㄐ一ㄡˋ
成语简拼 qcj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親撡井臼
成语英文 attend all the housework personally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亲自料理家务。



成语示例


整理门庭,亲操井臼,总说一句,便是‘勤俭’两个字。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成语典故

操:操劳,从事。井臼:汲水舂米。比喻亲自操持家务。指吃苦耐劳,过俭朴的生活。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元史.顺宗昭献元圣皇后传》:“后性聪慧,历佐三朝,教宫中侍女皆执治女功,亲操井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遂留为夫妇,亲操井臼,不异贫家,灶丁竟以小康。”《儿女英雄传》二七回:“又得知道那‘妇工’讲的不是会纳单丝儿纱,会打七股儿带子就完了,须知整理门庭,亲操井臼;总说一句便是‘勤俭’两个字。”亦作“自操井臼”。《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坎于时。”亦作“身操井臼”。《梁书.刘峻传》:“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轲,此三同也。”亦作“井臼亲操”。清.李玉《清忠谱.闺训》:“砧敲月映,梭抛灯莹。须将井臼亲操,好把蘋蘩自省。”亦作“井臼操持”。清.王韬《公祭布宜人文》:“殚妇道之幽贞,相夫子以祗惕,瑟琴静好,井臼操持。” 述宾 井,水井。臼,用于舂米的工具。井臼泛指日常家务活。亲自料理家务。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不择妻而娶。”△褒义。多用来形容有身份而贤慧勤劳的妇女。→身操井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婚姻:~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 控制、掌握:~舟。~纵。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 行为,品行:~行。~守。 姓。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临渴掘~。 形状像井的:天~。油~。 整齐,有秩序:~然。~~有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形状像臼的:~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操』

《唐韻》七刀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刀切,𠀤草平聲。 《說文》把持也。 《禮·曲禮》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左傳·襄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前漢·貢禹傳》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註》操,持也。切,刻也。  又姓。明嘉靖給事中操守經,江西浮梁人。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 《前漢·張湯傳》湯客田甲有賢操。 《註》所執持之志行也。 《後漢·趙熹傳》熹少有節操。  又風調曰操。 《南史·袁粲傳》淸整有風操。  又琴曲也。 《後漢·曹褒傳》樂詩曲操,以俟君子。 《註》《劉向·別錄》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閉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災害,不失其操也。

『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郢切,精上聲。穴地出水曰井。 《釋名》井,淸也。 《廣雅》深也。易有井卦。 《世本》伯益作井。 《汲冡周書》黃帝作井。 《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又《廣韻》田九百畝曰井,象九區之形。 《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畝。  又市井。 《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爲市也。 《師古曰》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  又南方宿名。 《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東井爲水事。 《註》東井八星,主水衡也。  又井井,經畫端整貌。 《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條理也。  又往來連屬貌。 《易·井卦》往來井井。  又姓。漢有井丹。  又藻井。 《風俗通》堂殿上作藻井,以象東井,藻以厭火。  又綺井。 《左思·魏都賦》綺井列疏以懸蒂。 《註》屋板爲井形,飾以丹靑,如綺也。  又古文井與𠛬通用。 《左傳》有井伯,卽郉伯。 《說文》本作丼。

『臼』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久切,𠀤音咎。 《說文》舂也。本作𠚒,隷省作臼。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 《徐曰》臼字中四注,與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齒字,皆偶相似而非也。 《世本》雍父作臼。 《呂氏春秋》赤冀作臼。 《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沈約·捉搦歌》粟榖難舂付石臼。 《柳宗元詩》日午夢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 《註》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軍糧。  又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註》解縣東南有臼城。  又水名。 《左傳·定五年》將涉于成臼。 《註》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𦖂屈山,西南入漢。 《後漢·章帝紀》罷常山,呼沱石臼河漕。 《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  又山名。 《山海經》踵臼之山,無草木。  又鳥名。 《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又樹名。 《古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又姓。 《左傳》華謳家臣臼任。  又《韻補》叶敞呂切,音處。 《韓愈·元和聖德詩》遂自顚倒,若杵投臼。叶下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