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盛水的容器。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盂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比喻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化。
盂:盛水的容器。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盂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比喻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化。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犹:好比。盂:盛水的容器。比喻百姓的习俗爱好随君主的好恶而变化。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主谓 君,君主,君王。盂,盛液体的容器。统治人民的君主好像盛水的容器。比喻人民的习俗随着统治者的喜恶而改变。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荀子·君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盂,不要写成“孟”。[例]在封建社会里确实~。△多用于国家政治。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痰~。漱口~儿。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君』《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𠀤音軍。 《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𡨥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𠛬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由。 《說文》玃屬。从犬,酋聲。 《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𧳫。 《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 《註》健上樹。 《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 《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 《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又《廣韻》似也。 《詩·召南》寔命不猶。 《傳》猶,若也。 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集韻》可止之辭也。 《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 《傳》猶,可也。 又本作猷。 《詩·小雅》克壯其猶。 《傳》猶,道也。 《箋》猶,謀也,兵謀也。 《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 《又》謀猶回遹。 《箋》謀爲政之道。 又《大雅》王猶允塞。 《箋》猶,謀也。 又《廣韻》尚也。 《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又《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又夷猶。 《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 《註》疾舒之中。 《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又《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又《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又姓。 《正字通》宋猶道明。 又《集韻》《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 《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又與搖通。 《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 《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 《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又《廣韻》《集韻》𠀤居祐切,音究。 《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余救切,音柚。 《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又叶余久切,音酉。 《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
『盂』《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 《說文》飯器也。 《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 《史記·滑稽傳》酒一盂。 《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文中子·禮樂篇》刻于盤盂。 又書名。 《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 《註》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又田獵𨻰名。 《左傳·文十年》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又草名。 《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 《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又宋地名。 《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又姓。 《左傳》衞有盂黶。 又與杅通。 《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 《註》杅亦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