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成语注音 ㄖㄣˊ ㄒ一ㄣ ㄑ一ˊ,ㄊㄞˋ ㄕㄢ 一ˊ
成语简拼 rxqts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人心齊,泰山移
成语英文 A people united can move mountains.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6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一定能成功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成语典故

其他只要众人齐心协力,泰山也可以被移动。形容心齐力量大。潘保安《老二黑离婚》:“~! 十来年功夫,我们村就扑腾起来了,人多了,地多了,房多了,牲口多了。”△褒义。多用于描写团结互助。→齐心协力 万众一心 同心同德 ?人心涣散 一盘散沙 离心离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平安,安定:~适(幽闲安适)。~安。~然处之。 佳,美好:~运。否(pǐ)极~来。 极:~西(旧指欧洲)。 骄纵,傲慢:~侈(骄纵奢侈)。骄~。 通:天地交~。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挪动:~交。~植。~刻(过一段时间)。~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民。迁~。转~。~樽就教(端着酒去别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 改变,变动:~居。~易。~情(变易人的情志)。~动。潜~默化。 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文。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太。 《說文》滑也。  又大也。 《前漢·郊祀歌》揚金光,橫泰河。  又通也。 《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 《詩·小雅》昊天泰憮。  又寬也,安也。 《論語》君子泰而不驕。  又侈也。 《晉語》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陵泰丘。  又風名。 《爾雅·釋天》西風謂之泰風。 《註》西風成物,物豐泰也。  又山名。 《爾雅·釋山》泰山爲東嶽。  又有小泰山,在朱虛縣,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晉海陵郡,今屬揚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屬濟南府。俱見《廣輿記》。  又澤名。 《山海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于泰澤。  又社名。 《蔡邕·獨斷》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 《禮·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韻補》叶他計切,音替。 《曹植·七啓》元化參神,與靈合契。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鎭乎無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齊泰。 《說文》亦省作太。从水。俗作,非是。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匜。 《說文》禾相倚移也。 《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又《說文》一曰禾名。  又遷也。 《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 《書·多士》移爾遐逖。  又《廣韻》易也,延也。 《博雅》轉也。 《書·畢命》世變風移。 《禮·大傳》絕族無移服。 《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又《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 《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又《廣韻》遺也。 《博雅》移,脫遺也。  又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 《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 《註》移書言病。 《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 《註》文書移於屬縣。  又姓。 《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又山名。 《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又通作施。 《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 《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異。 《禮·郊特牲》以移民也。 《註》移之言羨也。 《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又《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 《註》移,遷也。  又《集韻》敞𠇍切,音侈。 《禮·表記》衣服以移之。 《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又叶牛何切,音俄。 《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𤣥鶴弭翼而屛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