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佚待劳


   见“以逸待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成语注音 一ˇ 一ˋ ㄉㄞˋ ㄌㄠˊ
成语简拼 yydl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佚待勞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以逸待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成语典故

即“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敌人疲乏之后,相机出击,以挫败敌人。《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佚:通“逸”。《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偏正 佚,同“逸”,安闲。劳,疲劳。多指作战时先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进攻的敌人疲惫,战而胜之。《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褒义。多用于军事方面。→以逸击劳守株待兔?劳师袭远 疲于奔命。也作“以逸待劳”、“逸以待劳”、“用逸待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同“逸”。 放荡:淫~。~游。 美:~女。 姓。

古同“迭”,轮流,更替。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佚』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𠀤音佾。安逸不勞也。 《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  又隱遁也。 《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過失也。 《書·盤庚》惟予一人有佚罰。  又通作失。 《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 《前漢·五行志》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桓公。𠀤與佚同。  又《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與逸同。  又姓。周佚之狐,鄭大夫。  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名佚。  又《韻會》徒結切,音垤。 《揚子·方言》佚,蕩緩也。 《前漢·揚雄傳》爲人𥳑易佚蕩。  又通迭,更也,遞也。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與佾義同。行列也。 《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襜袩纖延。 《說文》从人,失聲。佚民也。一曰佚忽也。

『待』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音殆。 《說文》竢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韻》遇也。 《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又備禦也。 《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 《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又叶時吏切,音侍。 《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兌。 《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 《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 《朱註》待,徒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