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成语注音 一ˇ ㄑ一ˊ ㄏㄨㄣ ㄏㄨㄣ,ㄕˇ ㄖㄣˊ ㄓㄠ ㄓㄠ
成语正音 “昭”,不能读作“zhào”。
成语简拼 yqhhsrzz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成语英文 with one's own darkness and coufusion to expect to make others see the light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8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其实大家心里早已清清楚楚,可他还是不停地解释,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成语典故

指掌握权力的人自己浑浑噩噩,违法乱纪,却令下属人民严格遵守各项法令制度。孟子说,贤明的官员管理百姓,自己对一切都透彻明了,也帮助别人透彻明了。现在那些官员,自己稀里糊涂,却要别人透彻明了。 【出典】: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偏正 昏昏,昏聩、模糊;昭昭,明白。自己糊里糊涂,却要使别人清楚明白。语出《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至遇法律关系之问题起,则不惟不知所以解释,即其模棱两可之说,亦轶出于范围,是真所谓~也。”△贬义。用于讽刺无知的说教者或瞎指挥者。→枉己正人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郦食(yì)~〕中国汉代人

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暗而无光:~暗。~黑。 惑乱:~愦。~聩。~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厥(亦称“晕厥”)。~乱。 古同“婚”,婚姻。

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暗而无光:~暗。~黑。 惑乱:~愦。~聩。~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厥(亦称“晕厥”)。~乱。 古同“婚”,婚姻。

用:~用。~劲。~役。~力。~钱。 派,差谴:~唤。~命。~女。 让,令,叫:迫~。 假若:假~。即~。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光明:~明。~~(➊明亮的样子,如“日月~~”;➋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光明:~明。~~(➊明亮的样子,如“日月~~”;➋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其』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碁。 《韻會》指物之辭。 《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 《詩·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語辭。 《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 《詩·周南》灼灼其華。 《玉篇》辭也。  又姓。 《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姬。 《韻會》語辭。 《書·微子》若之何其。 《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 《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𨻰留高陽人也。 《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 《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又山名。 《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 《註》其音基,山名。 《廣韻》在琅邪。  又地名。 《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又《集韻》《韻會》居吏切。 《正韻》吉器切,𠀤音寄。 《韻會》語已辭。 《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 《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又通已。 《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又《韻會》或作忌。 《詩·鄭風》叔善射忌。

『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昆切,音閽。 《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爾雅·釋詁》昏,代也。 《註》代,明也。 《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 《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又《詩·邶風》宴爾新昏。 《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 《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又《書·益稷》下民昏墊。 《傳》昏瞀墊溺。  又《書·盤庚》不昏作勞。 《傳》昏,彊也。  又《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又《左傳·昭十九年》札瘥夭昏。 《註》未名曰昏。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又《集韻》呼困切,音𠉣。暗也。亦姓。  又《韻補》叶許云切。 《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又叶許懸切。 《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昆切,音閽。 《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爾雅·釋詁》昏,代也。 《註》代,明也。 《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 《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又《詩·邶風》宴爾新昏。 《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 《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又《書·益稷》下民昏墊。 《傳》昏瞀墊溺。  又《書·盤庚》不昏作勞。 《傳》昏,彊也。  又《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又《左傳·昭十九年》札瘥夭昏。 《註》未名曰昏。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又《集韻》呼困切,音𠉣。暗也。亦姓。  又《韻補》叶許云切。 《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又叶許懸切。 《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使』

《唐韻》疏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𠀤音史。令也,役也。 《豳風》序:說以使民。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又《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𩢲。遣人聘問曰使。 《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又《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 《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又《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 本作𠉕。 《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昭』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招。 《說文》日明也。 《爾雅·釋詁》昭,見也。 《博雅》明也。 《玉篇》光也。 《廣韻》著也,覿也。 《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 《書·堯典》百姓昭明。 《詩·大雅》於昭于天。  又《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又《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  又《禮·樂記》蟄蟲昭蘇。 《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  又姓。 《戰國策》楚有昭奚恤。 《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又《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廟中佋穆,或作昭。 《佩觽集》說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爲昭,蓋借音耳。李祭酒涪說爲晉諱昭,改音韶,失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止少切,音沼。 《詩·魯頌》其馬蹻蹻,其音昭昭。 《釋文》昭,之繞反。  又《集韻》《正韻》𠀤之笑切。照,或省作昭。  又《韻補》叶蚩於切。 《前漢·敘傳》受命之初,贊功剖符。奕世弘業,爵土乃昭。  又叶之由切。 《楚辭·九章》臨沅湘之𤣥淵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沒身而絕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昭』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招。 《說文》日明也。 《爾雅·釋詁》昭,見也。 《博雅》明也。 《玉篇》光也。 《廣韻》著也,覿也。 《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 《書·堯典》百姓昭明。 《詩·大雅》於昭于天。  又《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又《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  又《禮·樂記》蟄蟲昭蘇。 《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  又姓。 《戰國策》楚有昭奚恤。 《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又《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廟中佋穆,或作昭。 《佩觽集》說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爲昭,蓋借音耳。李祭酒涪說爲晉諱昭,改音韶,失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止少切,音沼。 《詩·魯頌》其馬蹻蹻,其音昭昭。 《釋文》昭,之繞反。  又《集韻》《正韻》𠀤之笑切。照,或省作昭。  又《韻補》叶蚩於切。 《前漢·敘傳》受命之初,贊功剖符。奕世弘業,爵土乃昭。  又叶之由切。 《楚辭·九章》臨沅湘之𤣥淵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沒身而絕名兮,惜壅君之不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