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服人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lì fú rén
成语注音 一ˇ ㄌ一ˋ ㄈㄨˊ ㄖㄣˊ
成语正音 “人”,不能读作“yén”。
成语简拼 ylfr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try to convince people by force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对付敌人可以这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成语典故

用强制的力量使人服从。《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 偏正 用强制的力量或强迫的手段使人服从。《孟子·公孙丑上》:“~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是不行的。”△贬义。用于使人听从方面。→以渴服马 ?以德服人 以理服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衣裳:~装。制~。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务。~刑。~兵役。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习惯,适应:不~水土。 吃(药):内~。 乘,用:~牛乘(chéng )马。 姓。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药。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 《說文》作𦨕。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 《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 《易·繫辭》服牛乗馬。 《疏》服用其牛。 《詩·鄭風》兩服上襄。 《箋》兩服,中央夾轅者。 《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廣韻》衣服。 《易·訟卦》以訟受服。 《書·舜典》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 《易·豫卦》𠛬罰淸而民服。 《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 《疏》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 《書·益稷》弼成五服。 《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 《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 《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 《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 《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 《註》服,行也。  又職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 《詩·周南》寤寐思服。 《傳》服,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 《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 《詩·周南》服之無斁。 《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 《詩·大雅》昭哉嗣服。 《傳》服,事也。  又習也。 《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 《註》服,習也。  又姓。 《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 《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 《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𠀤音僕。匐,或作服。 《禮·檀弓》扶服救之。 《釋文》又作匍匐。  又《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韻補》服,叶鼻墨切。  又《集韻》扶缶切,音負。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 《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