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补拙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qín bǔ zhuō
成语注音 一ˇ ㄑ一ㄣˊ ㄅㄨˇ ㄓㄨㄛ
成语简拼 yqb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勤補拙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成语典故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隋 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偏正 用勤奋来补救笨拙。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不遑自处。”△褒义。用于治学或工作方面。后也用作自谦之词。→笨鸟先飞 人一己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做事尽力,不偷懒:~劳。~快。~奋。~政(勤奋于政事)。~谨。~勉。~恳。克~克俭。 经常:~密(频繁)。来往很~。 上班,事务:~务。~杂。出~。后~。 担心,忧虑:~恤(忧虑怜惜)。 帮助:~王。 姓。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笨,不灵巧:笨~。弄巧成~。~劣。 谦辞,称自己的:~作。~见。~笔。~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勤』

《唐韻》巨斤切《集韻》《正韻》渠中切《韻會》渠斤切,𠀤音芹。 《說文》勞也。从力,堇聲。 《爾雅疏》勤者,勞力也。 《書·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又《詩·豳風》恩斯勤斯。 《註》勤,篤厚也。 《左傳·僖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註》勤我,言齊恤鄭難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又《揚子·法言》民有三勤。 《註》勤,苦也。  又《韻補》叶渠焉切,音乾。 《鄭曼贈陸雲詩》垂龔之會,匪言不宣。嗟我懷人,斯恩斯勤。  又通作廑。 《前漢·揚雄傳》其廑至矣。 《註》師古曰:古勤字。  又《集韻》渠之切,音其。通作期。耄勤,老稱也。

『拙』

《唐韻》職悅切。 《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𠀤音梲。讀若專入聲。 《說文》不巧也。 《書·周官》作僞心勞日拙。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 《戰國策》敎人而不能,則謂之拙。  又《釋名》屈也。使物否屈,不爲用也。 《史記·范睢傳》楚之鐵劒利,而倡優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