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制刚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róu zhì gāng
成语注音 一ˇ ㄖㄡˊ ㄓˋ ㄍㄤ
成语简拼 yrz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柔制剛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成语示例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五章:“所以抱定一个以柔制刚的宗旨,一味地谦恭忍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典故

偏正 用柔软的、温和的去制伏硬的、刚强的。《清史稿·河渠志一》:“~,其法最善。”△褒义。用于说明克敌制胜的一种手段。→以弱制强 柔能制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软,不硬:~软。~韧。~嫩。~滑。 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 温和:~顺。~和。~曼(柔和妩媚)。~情。

硬,坚强,与“柔”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 才:~才。~来就走。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柔』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𠀤受平聲。 《說文》木曲直也。  又柔者剛之反。 《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  又安也。 《書·舜典》柔遠能邇。  又服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又草木新生曰柔。 《詩·小雅》薇亦柔止。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 俗作𣐱,非。

『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征例切,音製。 《說文》裁也。  又《增韻》正也,御也,檢也,造也。  又《廣韻》禁制也。  又《前漢·高帝紀》太后臨朝稱制。 《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又成法曰制。 《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又《禮·曲禮》士死制。 《註》制謂君命,士受命致死也。  又《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 《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又邑名。 《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又叶音哲。 《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云敘,帝紀乃設。  又《韻會》浙或作制。江名,在東陽。 《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 《唐韻》《集韻》𠀤征例切,音制。 《說文》裁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  又裘也。 《左傳·定九年》晳幘而衣貍製。  又《六書正譌》雨衣也。  又造也。 《後漢·樊準傳》上疏言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製。  又式也。 《前漢·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廼變其服,服短衣,楚製。 《師古註》謂裁衣之形製。  又與致同。 《唐書·張易之傳》易之旣冠,頎皙美姿製。  又義與著同。 《杜甫詩》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淸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