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视听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zhèng shì tīng
成语注音 一ˇ ㄓㄥˋ ㄕˋ ㄊ一ㄥ
成语简拼 yzs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以正視聽
成语英文 ensu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s
成语法文 pour qu'on connaisse bien le fait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肖祥准《政法干部》第四章:“这个案件必须抓紧依法办理,以正视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纯,不杂:~色。~宗。~统。纯~。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姓。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正』

《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說文》古文正字,从一足。足者亦止也。註詳止部一畫。

『听』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𠀤音齗。 《說文》笑貌。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 《楊愼曰》听,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 《集韻》大口謂之听。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𠀤音𪙤。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㹞。  又逆乙切,音聉。義𠀤同。  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與𠲻同。𠲻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𠀤音矧。 《玉篇》笑也。 《正韻》微笑。一曰大笑。 《論語》夫子哂之。 《集韻》本作弞。或作吲。○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集韻》合爲一,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𠛬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𠋫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𠋫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𠀤音㕔。 《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