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作“以骨去蚁”,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同。参见“以鱼驱蝇”。 偏正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来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适得其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蚁愈多。”△贬义。用于行为和目的矛盾方面。→以火去蛾 以鱼驱蝇 负薪救火以肉驱蝇 ?以汤沃雪。也作“以骨去蚁”。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蚂~〕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聚。~命(喻微贱的生命)。~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肉』《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𠀤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𠕎。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 《揚子·太𤣥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𠛬。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𠛬三。 《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 《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 《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如又切,音輮。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好,孔也。 《釋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 《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疏》肉謂肥滿。 《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註》肥也。 《釋文》𠀤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 《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𠀤而由切,音柔。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劉昌宗讀。
『去』《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