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tíng kòu zhōng
成语注音 一ˇ ㄊ一ㄥˊ ㄎㄡˋ ㄓㄨㄥ
成语简拼 ytkz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莛敂鐘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成语示例


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何敢冒昧请教!(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成语典故

犹以莛撞钟。《镜花缘》第十六回:“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何敢冒昧请教!” 偏正 ①莛,草本植物的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学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镜花缘》16回:“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自觉唐突,何敢冒昧请教!”也作“以莛撞钟”。②比喻应答的双方才学悬殊。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与公干往复,虽曰~,亦能闲雅矣。”陈廷杰注:“胡应麟《诗薮》曰:‘以公干为巨钟,而伟长为小莛,抑扬不已过乎!”王士祯曰:“建安诸子,伟长实胜公干,而嵘讥其~,乖反弥甚。’此皆驳钟嵘《诗品》者,亦当。”△贬义。用于比喻才学浅陋的人向高明者发问。→问道于盲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草本植物的茎:麦~儿。油菜~儿。

敲打:~击。~门。~关(➊入国求见;➋攻打关门;➌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诊。 旧时一种礼节:~拜。~见。~谒。~首。~头。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杯子。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莛』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唐丁切,𠀤音廷。 《說文》莖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莛撞鐘。 《註》謂槀莛也。 《玉篇》言其聲不可發也。 《韓愈詩》有如寸莛撞巨鐘。  又《莊子·齊物論》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 《司馬註》莛,屋梁也。  又《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𠀤音挺。義同。

『叩』

《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𠋫切,音𡨥。 《玉篇》叩,擊也。 《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以杖叩其脛。 《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 《正字通》稽顙曰叩首。 《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 《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𠀤音口。 《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本作𧥣。  又《廣韻》與扣同。亦擊也。  又叶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婦女纍纍,啼哭拜叩。手音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