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后效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guān hòu xiào
成语注音 一ˇ ㄍㄨㄢ ㄏㄡˋ ㄒ一ㄠˋ
成语正音 “观”,不能读作“guàn”。
成语简拼 ygh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以觀后俲
成语英文 see how one behaves in the future
成语法文 en espérant que le coupable s'amendera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成语示例


蒋中丞人尚忠厚,因见两司代为求情,亦就答应暂时留差,以观后效。(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成语典故

后效:以后的效果。对予以宽恕处理的人,观察其是否有改正的表现。《后汉书.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明,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清.洪昇《长生殿.春睡》:“既然所奏不诬,卿可传旨禄山,赦其前罪。明日早朝引见,授职在京,以观后效。” 述宾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宽恕或从轻处理后观察其是否有改正的表现。《官场现形记》48回:“蒋中丞人尚忠厚,因见两司代为求情,亦就答应暂时留差,~。”△用于对人的处理方面。?杀一儆百 以儆效尤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摹仿:~法。仿~。上行下~。~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功用,成果:~验。~果。成~。有~。功~。~益。~用。~应。~率。 尽、致:~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以』

《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后』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𠀤音後。 《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 《書·仲虺之誥》徯我后。 《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禮·檀弓》夏后氏堲周。 《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 《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 《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又諸侯亦稱后。 《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又古者君稱臣亦曰后。 《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 《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又《畢命》三后協心。 《註》謂周公君𨻰畢公也。  又《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 《傳》后土,社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 《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 《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 《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又與後通。 《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音𠋫。義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 《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 《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音厚。 《說文》遲也。从彳幺夂者,後也。 《徐鍇曰》幺,猶𦌾躓之也。 《玉篇》前後也。 《廣韻》先後也。 《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又後嗣也。 《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 《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 《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又《集韻》亦姓。  又《韻會》然後,語辭。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厚去聲。 《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 《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 《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又《詩·大雅》予曰有先後。 《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又《廣雅》娣姒,先後也。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 《註》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爲妯娌。  又叶後五切,胡上聲。 《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效』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𠀤音校。 《說文》象也。 《玉篇》法效也。 《廣韻》學也。 《增韻》放也。 《易·繫辭》效法之謂坤。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又《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註》效,猶呈也。  又《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 《註》效,猶致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 《註》效,授也。  又《廣韻》效驗也。 《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又《廣韻》效力也。 《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又《類篇》一曰功也。 《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又《增韻》勉也。 《韻會》一曰具也。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 《韻會》效,亦作傚。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又下巧切,音佼。事露也。 《說文》从攴作效。效字原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