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ǎng wū zhù shū
成语注音 一ㄤˇ ㄨ ㄓㄨˋ ㄕㄨ
成语简拼 ywz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仰屋著書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成语典故

仰望屋顶凝神构思,专心著述。南朝梁萧恭字敬范。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天监中任湘州刺史,后以雍州蛮文道拘引魏寇,诏恭赴援,遂命为持节仁威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州郡的最高长官)。恭善解吏事,所在见称。有政绩,百姓陈奏立碑颂德。恭为人性尚侈华,模仿宫殿气魄,广营宅院。喜好交结宾朋,常酣饮终日,言谈不倦。世祖萧绎即位之前重视声誉,刻苦著述,不曾随便喝一杯酒。一次萧恭对人说:“我遍观世人,许多人不追求欢乐,却躺在床上凝视屋梁苦心著书,千秋万载有谁传扬这种事迹呢?劳神苦思却不能成名,何如面对着清风明月,登山游水尽情地饮酒作乐呢?”此典后世既形容勤苦地著书;也用以表示著述的勤劳。 【出典】: 《梁书》卷22《南平王伟传附子王恭传》349页:“时世祖居藩,颇事声誉,勤心著述,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酒未尝妄进。恭每从容谓人曰:‘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劳神苦思,竟不成名,岂如临清风,对朗(lǎng烺,明亮)月,登山泛(fàn贩,漂浮)水,肆意酣歌也。”’ 【例句】: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后之君子,傥能芟(shān山,除去)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祸,庶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可考焉。” 清·龚自珍《汉朝儒生行》:“归来仰屋百谓生,著书时时说鬼神。” 连动 仰屋,抬头望屋梁,冥思苦想的样子。形容著述勤苦。《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恭(萧恭,伟之)每从容谓人曰:‘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优传此音?’”→著书立说 名山事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脸向上,与“俯”相对:~首。~望。 敬慕:久~。敬~。 依赖:~承。~赖。~仗。~人鼻息。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即尊照。 服下,指服毒:~药(服毒药自杀)。~毒。 姓。

古同“昂”,情绪高。

房,房间:~子。~宇。房~。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里。” 车盖,覆盖物:黄~(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 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 古同“贮”,居积。

附着,穿着。同“着(zhuó)”。

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同“着(zhe)”。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仰』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𠀤音𦯒。舉首望也。 《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 《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又心慕曰企仰。  又以尊命𤰞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 《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 《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𠀤魚向切,音𨋕。恃也。俟也,資也。 《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 《註》有望於上則仰。 《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 《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 《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𠀤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谷切,音沃。 《說文》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也。 《風俗通》止也。 《集韻》具也。 《玉篇》居也,舍也。 《詩·秦風》在其板屋。 《周禮·地官》考夫屋。 《註》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出地貢者,三三相任。  又田不耕者,出屋粟。  又車蓋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圍漢王滎陽,紀信誑楚,乗黃屋車,傅左纛。  又夏屋,大俎也。 《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 《註》夏,大也。渠渠,俎深廣貌。  又《禮·雜記》諸侯素錦以爲屋,士輤葦席以爲屋。 《註》小帳覆棺者。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周地。  又王屋,山名,在河東垣縣。  又《越南志》神屋,龜甲也。  又屋廬,複姓。

『著』

《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慮切,音箸。 《博雅》明也。 《中庸》形則著。 《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 《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 《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 《註》著音著作之著。 《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 《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 《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 《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 《註》著,位次也。 《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 《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 《爾雅·釋草》味。荎著。 《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 《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 《註》著,充之以絮也。 《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 《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 《註》著。置也。  又《類篇》附也。 《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 《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 《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 《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