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
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脸向上,与“俯”相对:~首。~望。 敬慕:久~。敬~。 依赖:~承。~赖。~仗。~人鼻息。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即尊照。 服下,指服毒:~药(服毒药自杀)。~毒。 姓。
古同“昂”,情绪高。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连成一体:~合。~骨。~壤。衔~。 继续,连续:~力。~替。~班。~二连三。再~再厉。 靠近,挨上:~近。邻~。~吻。 承受,收取:~受。~收。~纳。~管。 迎:~风。~生。~待。 姓。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别地:刀子~快。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吟~。
向下,低头,与“仰”相对:~身。~视。~瞰。~首。~临。~拾即是。~仰。 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在内”。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允。~念。~恤(请求对方体恤)。~察。~顺。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排遣:~心。~闷(mèn)。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零碎的:~碎。~装。~页。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子。~筋。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𠀤音𦯒。舉首望也。 《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 《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又心慕曰企仰。 又以尊命𤰞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 《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 《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𠀤魚向切,音𨋕。恃也。俟也,資也。 《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 《註》有望於上則仰。 《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 《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 《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𠀤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手』《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接』《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𠀤音楫。 《說文》交也。 《廣韻》合也,會也。 《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 《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 又《晉卦》晝日三接。 《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 《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 又持也,受也,承也。 《禮·曲禮》接下承弣。 《註》接客手下也。 《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 又《增韻》接續也,連也。 《禮·曲禮》堂上接武。 《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 《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 又近也。 《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 又捷也。 《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 《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 又反接,謂反縛兩手也。 《前漢·𨻰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 又姓。 《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 《集韻》或作擑。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葉切,音捷。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 《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 又《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 《註》接讀爲捷,速也。 又測洽切,音鍤。與扱同。 《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 《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 《疏》頒扱與春人。 又《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 《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 又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奴刀切,音峱。 《玉篇》獸也。 《廣韻》猴也。 《詩·小雅》毋敎猱升木。 《傳》猱,猨屬。 《箋》猱之性善登木。 《疏》猱則猿之輩屬,非猨也。陸璣云: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老者爲玃,長臂者爲猿,猿之白腰者爲獑胡,獑胡猨駿捷於獼猴,然則猱猨其類大同也。 《埤雅》狨,一名猱。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制字从柔,以此故也。 《爾雅·釋獸》猱猨善援。 《疏》猱,一名蝯。善攀援樹枝。 又《爾雅·釋獸》蒙頌,猱狀。 《疏》蒙頌,一名蒙貴。狀似猨,故曰猱狀。 《集韻》本作夒,或作獿獶蝚。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或作夒,通作蝚。 又《廣韻》《集韻》𠀤女救切,音糅。義𠀤同。 又《集韻》乃豆切,音耨。義同。 《詩·小雅》猱升木。沈重讀。
『俯』《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𠀤音府。俛也。 《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 《又》進俯退俯。 《註》曲也,不齊一也。 《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又通府。 《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 《註》府俯通。 《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散』《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𠀤音傘。㪔,通作散。 《易·說卦》風以散之。 《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 《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 《廣韻》散,誕也。 《增韻》又宂散,閒散。 《韻會》不自檢束爲散。 《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 《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 《書·君奭》有若散宜生。 《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 《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 《註》漆尊也,無飾曰散。 《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 《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 《禮·禮器》賤者獻以散。 《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𠀤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 《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又琴曲名。 《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𠀤音鏾。義同。 又《集韻》相干切。與跚同。 《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 《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蹄』《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 《釋名》蹄,底也。 《羣經音辨》獸足也。 《易·說卦》爲薄蹄。 《儀禮·士喪禮》其實特豚,四鬄去蹄。 《穀梁傳·昭八年》馬侯蹄。 又《集韻》大計切,音弟。踶或作蹄,躗也。 《羣經音辨》足相躗曰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