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
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
叶圣陶《知识分子》:“俗语说‘伴君如伴虎’,实在不算过分。”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伙~。~侣。 陪同:~随。陪~。~和(hè)。~舞。~奏。~读(古代官名,中国宋代有南北院伴读,负责宗室子弟的教学,辽、金至明代,皆为亲王府官)。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伙~。~侣。 陪同:~随。陪~。~和(hè)。~舞。~奏。~读(古代官名,中国宋代有南北院伴读,负责宗室子弟的教学,辽、金至明代,皆为亲王府官)。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半切,音判。 《詩·大雅》伴奐爾游矣。 《註》伴奐,閒暇意。 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 《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 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君』《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𠀤音軍。 《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𡨥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𠛬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如』《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伴』《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半切,音判。 《詩·大雅》伴奐爾游矣。 《註》伴奐,閒暇意。 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 《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 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虎』《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