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晋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孔颖达 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
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晋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孔颖达 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 同“圆”。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 中国朝代名:~代。~曲。 姓。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停留:~守。 平时:平~。 姓。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纯,不杂:~色。~宗。~统。纯~。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姓。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廣韻》蒲本切《集韻》部本切,𠀤盆上聲。劣也。 又麤貌。與笨同。 《通雅》輀車之夫曰体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同昌公主賜酒餠餤四十橐駝,以飤体夫。 《註》体,蒲本反。体夫,轝柩之夫。 俗書四體之體,省作體,誤。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涕上聲。 《說文》總十二屬也。 《釋名》體,第也。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 《廣韻》四支也。 《禮·中庸》動乎四體。 又《易·文言》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疏》體包仁道。 又《書·畢命》辭尚體要。 《註》辭以理實爲要。 又《詩·衞風》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傳》體,兆卦之體。 又《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箋》體,成形也。 又《周禮·天官》體國經野。 《註》體,猶分也。 又《周禮·天官·內饔》辨體名肉物。 《註》體名,脊脅臂臑之屬。 又《禮·文王世子》外朝以官體異姓也。 《註》體,猶連結也。 又《禮·學記》就賢體遠。 《註》體,猶親也。 又《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 《註》猶生也。 又《禮·中庸》體羣臣也。 《註》猶接納也。 又《左傳·昭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舞者有文武二體。 《廣韻》俗作軆。 《集韻》作躰。 《增韻》俗作体,非。
『元』《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原。 《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 《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 《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月正元日。 《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𠀤曰元。 又姓。 《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𨻰。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𨻰𠀤非文韻。
『居』《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車。 《說文》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會意。今文作居。 又《廣韻》安也。 《書·盤庚》奠厥攸居。 《禮·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參相得。 又《書·舜典》五宅三居。 《註》三居,謂周之夷服,鎮服,蕃服也。 又坐也。 《論語·陽貨》居,吾語女。 又積也,蓄也。 《書·皋陶謨》懋遷有無化居。 《註》化,易也。謂交易其所居積也。 又《史記·平準書》富商𨍭穀百數,廢居,居邑。 《徐廣註》廢居,貯蓄之名。有所廢,有所蓄,言乗時射利也。 又止也。 《禮·月令》季秋行春令,師興不居。 《疏》不休止也。 又海鳥曰爰居。 《魯語》爰居止於魯東門外。 又姓。漢居般,封宋城侯。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基。語助辭。 《禮·檀弓》公儀仲子之喪,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註》怪之之辭,猶言何故也。一說何居,猶言此義何處。居讀如字,不必改音基。 《集韻》通作其。 又叶居御切,音據。 《詩·召南》惟鳩居之。叶下御。 《唐風》無巳太康,職思其居。叶下瞿。瞿去聲。○按《說文》居,一訓蹲。《長箋》以凥爲凥處,居爲蹲踞。《韻會》《正韻》收入御韻,引《詩》居居懷惡,不相親比,是居有倨音。《正字通》云:蹲踞通作倨。居止,居處,與蹲踞,貴倨,从經史分見可也。
『正』《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說文》古文正字,从一足。足者亦止也。註詳止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