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ú shí zhuì xíng
成语注音 ㄩˊ ㄕˊ ㄓㄨㄟˋ ㄒ一ㄥˊ
成语简拼 yszx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余食贅行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成语典故

余食:吃剩的饭食。赘行:身上的赘疣。比喻多余而让人讨厌的事物。《老子》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并列 行,亦作“形”。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形),物或恶之。”△贬义。用于比喻遭人讨厌的事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吃:~肉。~欲。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拿东西给人吃:~母(乳母)。

用于人名:郦~其(jī)(中国汉代人)。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余』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餘。 《說文》語之舒也。 《爾雅·釋詁》我也。  又四月爲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 《註》比余,髮之飾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 《漢陽厥𥓓》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與。 《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𨿜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又與餘同。 《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註》余同餘。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 《說文》饒也。 《玉篇》殘也。 《廣韻》賸也。 《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九曰幣餘之賦。 《鄭註》百工之餘。 《左傳·文元年》歸餘于終。  又《孟子》餘夫二十五畝。 《註》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爲率。如有弟,是餘夫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註》餘謂羡也。鄭康成謂:餘子卿大夫之子,當守於王宮者也。 《左傳·宣二年》又宦其餘子。 《註》餘子,嫡子之母弟。  又國名。 《春秋·莊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註》於餘丘,國名。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莒敗齊師于壽餘。  又舟名。 《左傳·昭十七年》楚大敗吳師,獲其乗舟餘皇。  又草名。 《山海經》招搖山有草,如韭,靑花,名祝餘,食之不飢。  又姓。晉有餘頠,餘文仲。  又梁餘、夫餘,俱複姓,見《姓譜》。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 《莊子·讓王篇》其緒餘以爲國家。 《司馬彪註》緒餘,殘也。緒音奢,餘音耶。  又叶夷周切,音由。 《韓愈·駑驥詩》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又叶羊遇切,音裕。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 《正字通》按《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據本註,餘不當作余。《正韻》四魚餘字註,引《周禮》餘亦作余。合余餘爲一,非。

『食』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𠀤音蝕。 《說文》一米也。 《玉篇》飯食。 《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 《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 《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 《史記·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 《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 《書·湯誓》朕不食言。 《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 《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 《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 《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 《易·豐卦》月盈則食。 《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 《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 《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博屬。  又姓。漢有食子通。 《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𠀤音寺。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禮·曲禮》食居人之左。 《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 《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 《詩·小雅》飮之食之。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註》食謂乳養之也。 《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 《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羊吏切,音異。 《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 《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叶式灼切,音爍。 《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