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拾仰取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shí yǎng qǔ
成语注音 ㄅ一ˋ ㄕˊ 一ㄤˇ ㄑㄨˇ
成语简拼 bsyq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同“俯”。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收,敛,整理:收~。~掇。 “十”的大写。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古同“涉”,历,经由:~级而上。

脸向上,与“俯”相对:~首。~望。 敬慕:久~。敬~。 依赖:~承。~赖。~仗。~人鼻息。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即尊照。 服下,指服毒:~药(服毒药自杀)。~毒。 姓。

古同“昂”,情绪高。

拿:索~。~书。~款。窃~。 选择:选~。~材。~景。~道。~样。 采用:采~。听~。吸~。可~。~精用弘。 得到,招致:获~。~经。~偿。~悦。 消去:~消。~缔。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俛』

《集韻》同俯頫。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前弱則俛。 《前漢·鼂錯傳》在俛仰之閒耳。 《註》師古曰:俛卽俯。  又《賈誼·過秦論》頫首。 《史記》作俛首,俯仰。 《史記》作頫仰。音義𠀤同。  又《集韻》《韻會》𠀤美辨切,音免。義同。  又與勉同。 《禮·表記》俛焉日有孳孳。 《註》俛焉,勤勞貌。  又《陸機·文賦》有無僶俛。

『拾』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十。 《說文》掇也。 《廣韻》收也,斂也。 《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 《註》猶拾汁,終不可得。 《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又拾遺,官名。 《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又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 《詩·小雅》決拾旣佽。 《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又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又《集韻》《正韻》𠀤極葉切,音笈。更也。 《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疏》賔主更遞而投也。 《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 《疏》遞取弓矢也。  又《集韻》《韻會》𠀤極業切,音跲。義同。  又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𠀤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仰』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𠀤音𦯒。舉首望也。 《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 《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又心慕曰企仰。  又以尊命𤰞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 《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 《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𠀤魚向切,音𨋕。恃也。俟也,資也。 《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 《註》有望於上則仰。 《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 《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 《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𠀤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取』

《唐韻》七庾切《集韻》《韻會》《正韻》此主切,𠀤娶上聲。 《說文》捕取也。从又耳。 《玉篇》資也,收也。 《廣韻》受也。 《增韻》索也。 《禮·儒行》力行以待取。 《史記·魯仲連傳》爲人排難解紛,而無取也。 《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  又《韻會》凡克敵不用師徒曰取。  又《前漢·王莽傳》考論五經,定取禮。 《註》師古曰:取,讀曰娶。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逡須切,音趨。 《集韻》取慮,縣名,在臨淮。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 《前漢·地理志》𨻰留浚儀。 《註》師古曰:取慮,縣名。音秋盧。取又音趨。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此苟切,音趣。 《杜甫·遭田父泥飮詩》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呌婦開大瓶,盆中爲吾取。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  又《正韻》索也。 《詩·小雅》如酌孔取。 《箋》謂度所勝多少。  又《六書本義》𦥔通用伸,伸通取。訓索,取轉聲,與娶趣字同。  又《古文奇字》朱謀㙔曰:古文取,疑當从与聲。人與而我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