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收并蓄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ù shōu bìng xù
成语注音 ㄐㄨˋ ㄕㄡ ㄅ一ㄥˋ ㄒㄨˋ
成语简拼 jsb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俱収並蓄
成语英文 incorporate things of diverse natur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聂绀弩《鲁迅的褊狭与向培良的大度》:“要把那些蝇营狗苟,奴颜婢膝,昏夜乞怜,白昼骄人的各色人等,俱收并蓄,无不宽容下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成语典故

亦作“兼收并蓄”。指不分好坏,一律收罗存蓄。唐代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玉札:一名玉屑,又名琼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芝:青色的龙芝。以上四物都是贵重的药材。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马勃:马屁勃,属担子菌类,生湿地及腐木上。败鼓之皮:破鼓的废皮。这三样都是貌似无用而不值钱的药材。后以“兼收并蓄”指不拘一格,包罗各色各样的人和物。 并列 不加选择将全部东西接收、保存起来。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多用于表示对事物不加区别任意接受。也作“兼收并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麦~。 招回:~兵。~港。 聚,合拢:~容。~理。~集。 结束:~尾。~煞。~盘。 逮捕,拘押:~捕。~监。~押。~审。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束。~心。~伏(亦作“收服”)。

合在一起:~拢。合~。兼~。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积聚,储藏,保存:~藏。~洪。~发(fà )。~养。积~。储~。兼收并~。 存于心中:~志。~怨。~谋。~意。含~。 等待:“孰谓时之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俱』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皆也。 《孟子》父母俱存。  又偕也,具也。 《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收』

《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𠀤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狩。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

『蓄』

《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𠀤音矗。積也。 《篇海》聚也,藏也。 《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箋》蓄,聚美菜。  又《晉語》蓄力一紀,可以遠矣。 《註》蓄,養也。  又《廣韻》許六切,音荲。義同。 《韻會》或作稸。 《集韻》或作𧁖、𧁃。  又《通志·六書略》通作畜。畜,田畜也,而爲畜聚之畜,借音不借義。◎按《廣韻》《集韻》俱云:蓄,冬菜。而《正字通》以爲𦬒蹄菜,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