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
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队来皈依他。” 见“依草附木”。《水浒传》9回:“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
靠着,~靠。~赖。~傍。~托。~重。 仗恃:~势。~恃。~仗。 偏,歪:不偏不~。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瑟而歌”。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十年乃成”)。~赘悬疣。 同意,赞同:随声~和。~议。 捎带:“一男~书至”。 靠近:~近。~耳低言。 依从:依~。归~。趋炎~势。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 棺材:棺~。 质朴:~讷(朴实迟钝)。 呆笨:~鸡。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𠀤音輢。因也。 《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 又恃也。 《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又偏也,側也。 《禮·問喪》居于倚廬。 又倚瑟,合曲也。 《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 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 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 又《集韻》與奇同。 《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 《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 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六書故》偏頗依倚,聲義近而微不同。頗甚於偏,倚力於依,察聲之廣陿輕重,義可知也。凡文各有義,以彼喻此,終不親切。《說文》依倚互相釋,此類甚多,蓋無所取之,取諸近似而已。
『草』《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𠀤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𥳑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𥳑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𨻰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凑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附』《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駙。 《玉篇》依也,近也,著也。 《廣韻》寄附。 《集韻》托也。 《易·剝卦》山附于地。 《禮·樂記》附親萬民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附于𠛬者,歸于士。 《註》附,麗也。 《孟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又《玉篇》附,益也。 《論語》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 《前漢·諸侯王表》設附益之法。 《註》封諸侯過限,曰附益。◎按《說文》附益作坿字,泥。 又《廣韻》姓也。晉有附都。 又轉附,山名。 《孟子》吾欲觀於轉附朝儛。 又附耳,星名。 《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其大星旁小星爲附耳。 又高附,國名。 《後漢·西域傳》高附國,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國也。 又附子,藥名。 《前漢·外戚傳》卽擣附子,齎入長定宮。 又與祔通。 《禮·雜記》大夫附于士。 《註》附,讀爲祔,祔祭也。 又《唐韻》符又切《集韻》扶富切,𠀤音覆。 《說文》附婁,小土山也。 又《夏侯惠·景福殿賦》曾櫨外關,榱桷內附。或因勢以連接,或邪詭以盤構。 又《集韻》薄口切,音瓿。 《玉篇》附婁,今作培。 《集韻》或作㟝㟊。 又與胕通。親戚曰肺附。 《前漢·劉向傳》臣幸託肺附。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註詳子部四畫。 又叶音府。 《詩·大雅》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後叶下五反,奏叶宗五反。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卜切,音沐。 《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 《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 《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易·說卦傳》𢁉爲木。 《疏》木可以揉曲直,卽𢁉順之謂也。 《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又八音之一。 《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木,柷敔也。 又質樸。 《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木彊,不和柔貌。 《前漢·周勃傳》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析木,星次。 《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又姓。 《統譜》漢木仁,晉木華。 又百濟八姓,一曰木氏。 又複姓,端木。 又叶末各切,音莫。 《馬融·廣成頌》隂慝害作,百卉畢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 《韻會》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