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条冶叶


   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āng tiáo yě yè
成语注音 ㄔㄤ ㄊ一ㄠˊ 一ㄝˇ 一ㄝˋ
成语简拼 cty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倡條冶葉
成语英文 Aholah and Aholibah(call girl)
成语法文 femme galante(fille de joie)
成语俄文 проститутка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当然是‘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子花上絮’。”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玉楼春》词:“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


成语典故

源见“倡园花”。指杨柳婀娜多姿的枝叶。泛称美丽多姿的花草树木。宋 欧阳修《玉楼春》词:“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亦借喻歌伎、妓女。元 刘天迪《一萼红.夜闻南妇哭北妇》词:“堪叹扬州十载,甚倡条冶叶,不省春残。”清 许田《扬州慢.邗沟怀古》词:“羡倡条冶叶,青楼翠幕,书记忘归。” 并列 ①杨柳婀娜多姿的枝叶。后泛称绚丽多姿的花草树木。宋·侯寘《瑞鹤仙·咏含笑》:“春风无检束,放~,恣情丹绿。”△褒义。多用于描写枝条多姿。②借喻歌伎、妓女。清·许田《扬州慢·邗沟怀古》:“羡~,青楼翠幕,书记忘归。”△贬义。多用于描写淫荡生活方面。也作“冶叶倡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发动,首先提出:~言,~始。~议。~导。提~。首~(首先提倡)。 古同“唱”,唱和(hè)。

古代称唱戏的人:~优。 古同“娼”,妓女。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量词。

挑取:“蚕月~叠”。

熔炼金属:~炼。~铸。~金。 好过分的装饰打扮(含贬义):~容(a.打扮得很妖艳;b.妖艳的容貌)。妖~。 古同“野”:~游(原指春天或节日里男女出外游玩,后专指狎妓)。 姓。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像叶子的:铁~。百~窗。 同“页”。 世代,时期:初~。末~。 姓。

和洽,合:~韵。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倡』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𠀤音昌。倡優,女樂。 《春秋元命包》翼星爲樂庫,爲天倡,主俳倡。別作娼。  又倡狂。 《莊子·山木篇》倡狂妄行。亦作猖。  又《唐韻》《集韻》《正韻》𠀤尺亮切,音唱。倡和也。 《詩·鄭風》倡予和汝。 《周禮·春官·樂師》凡軍大獻,敎凱歌,遂倡之。  又《禮·樂記》壹倡而三歎。 《註》倡,發歌句也。三歎,三人從歎之耳。𠀤與唱通。

『冶』

《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𠀤音野。 《說文》消也。从仌,台聲。 《三蒼》冶,銷也。遭熱卽流,遇冷卽合。與冰同志,故字从冰。 《正韻》鎔也,銷也,鑄也。 《韻會》爐鑄謂之冶。引尸子,蚩尤造九冶。  又鑄匠曰冶。 《前漢·董仲舒傳》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又妖冶。 《說文》女態。 《易·繫辭》冶容誨淫。 《正韻》裝飾也。  又姓。 《廣韻》左傳,衞大夫冶厪。  又《玉篇》公冶,複姓。  又江南有梅根冶。 《宋書·百官志》江南有梅根及冶塘二冶。 《庾信·枯樹賦》南陵以梅根作冶。 《孟浩然詩》火熾梅根冶。○按此皆晉時冶官所居。楊愼謂冶卽野字,非。  又《韻補》叶演女切,音與。 《齊·武帝·估客樂詩》昔經樊鄧役,阻潮梅根冶。深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  又叶鄔果切,音婐。容也。 《謝惠連詩》酈生無文章,西施整妖冶。胡爲空耿介,悲哉君志瑣。

『叶』

《玉篇》古文協字。 《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又《集韻》同旪。 《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 《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又《正韻》同汁。 《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 《註》汁、叶同。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𠀤音枼。 《說文》草木之葉。 《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 《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 《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䔾通。 《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 《註》古文葉爲䔾。  又式涉切,音攝。 《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 《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叶於急切。 《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