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思想或心理状态
斜,歪:~斜。~侧。~塌。~圮。~跌。 趋向:~向。~心。~慕。~注。左~。右~。 倒塌:~颓。~覆。~轧(yà)(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盆大雨。~城。~洒。~销。 用尽(力量):~听。~诉。~吐。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 说出:~话。一~为快。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上~下泻。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还不义之财。
内心:由~。苦~。无动于~。~肠。 福,善:“降~于下民”。 正中不偏:折~。 贴身的内衣。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音土。 《說文》寫也。 《玉篇》口吐也。 《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又《增韻》出也,舒也。 《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 《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又姓。 《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 又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又《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𠀤音兔。 《廣韻》歐也。
『衷』《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 《玉篇》善也。 《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左傳·昭二十二年》無亢不衷,以獎亂人。 又中也。 《周語》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又《韻會》誠也。 《左傳·昭十六年》發命之不衷。 又通也。 《左傳·莊六年》必度于本末而後立衷焉。 又《增韻》方寸所蘊也。 又《說文》裏褻衣也。 《左傳·宣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 又姓。 《正字通》漢哀帝之後衷愉仕唐,攺姓哀。 又《廣韻》陟仲切,中去聲。當也。 《韻會》折衷,平也。 《史記·孔子世家》折衷于夫子。 《註》折,斷也。衷,當也。 又《後漢·梁統傳》爰制百姓于𠛬之衷。 《衷》不輕不重也。通作中。 《前漢·貢禹傳》微夫子之言,則無所折中。亦讀作平聲。 《六書正譌》俗作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