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倾国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chéng qīng guó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ㄔㄥˊ ㄑ一ㄥ ㄍㄨㄛˊ
成语简拼 qcqg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傾城傾國
成语英文 extremely beautiful
成语俄文 красáвица,способная пленить целые цáрства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成语示例


梁实秋《厌恶女性者》:“遂任其倾城倾国,昏君本人之罪责岂容推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成语典故

《汉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因以“倾城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宋 辛弃疾《满江红.绝代佳人》词:“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亦指美女。明 杨慎《一封书.粉席送别》:“倾城倾国难再得,行雨行云无定踪。” 并列 倾,倾覆,颠覆。形容女子美貌盖世。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清·漱六山房《九尾龟》:“比赵家之飞燕,宜喜宜嗔;方洛浦之灵妃,~。”△褒义。用于形容美丽绝伦的女子。→国色天香绝代佳人。也作“倾国倾城”。 【典源】《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今译】 汉武帝李夫人之兄李延年善于歌舞,创制新曲,他在侍奉武帝时唱道:“北方有位美佳人,容颜绝世独身立。一顾倾倒一城人,再顾迷倒一国人。难道不知倾城与倾国,美佳人啊难再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容貌艳丽动人,令人倾倒。 【典形】 国自倾、佳人绝世、绝代佳人、倾城、倾城国、倾城倾国、倾国、倾国倾城、倾人城、倾人国、倾城艳质、再顾国为虚、倾国风流、名花倾国、倾城顾、倾城色、倾城目、倾人情。 【示例】 〔国自倾〕 唐·李商隐《歌舞》:“只要君流盼,君倾国自倾。” 〔佳人绝世〕 宋·范成大:“佳人绝世堕空谷,破恨解颜春亦来。” 〔绝代佳人〕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徐抚干衡仲之官》:“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 〔倾城〕 晋·陶潜《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倾城国〕 晋·张华《轻薄篇》:“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倾城倾国〕 明·杨慎《一封书·粉席送别》:“倾城倾国难再得,行雨行云无定踪。” 〔倾国〕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国倾城〕 唐·刘庭芝 《公子行》:“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倾人城〕 魏·阮籍《咏怀》 之三十:“嬿婉同衣裳,一顾倾人城。” 〔倾人国〕 宋·辛弃疾《水龙吟·贾李延年歌》:“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斜,歪:~斜。~侧。~塌。~圮。~跌。 趋向:~向。~心。~慕。~注。左~。右~。 倒塌:~颓。~覆。~轧(yà)(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盆大雨。~城。~洒。~销。 用尽(力量):~听。~诉。~吐。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斜,歪:~斜。~侧。~塌。~圮。~跌。 趋向:~向。~心。~慕。~注。左~。右~。 倒塌:~颓。~覆。~轧(yà)(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盆大雨。~城。~洒。~销。 用尽(力量):~听。~诉。~吐。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城』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內曰城,外曰郭。 《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 《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 《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天子曰崇城。 《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 《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 《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 《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 《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 《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 《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 《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又宮名。 《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 《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 《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 《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