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灭虢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成语注音 ㄐ一ㄚˇ ㄉㄠˋ ㄇ一ㄝˋ ㄍㄨㄛˊ
成语简拼 jdm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叚道滅虢
成语英文 borrow the way through Yu to exterminate Guo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示例


你要注意他假道灭虢的把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成语典故

见“假途灭虢”。《东周列国志》25回:“虽然,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日。~条。病~。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假』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𠀤音賈。 《詩·小雅》不遑假寐。 《註》不脫衣冠而寢。  又借也。 《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 《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 《疏》假,因也。  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 《註》假謂兼攝也。  又《爾雅·釋詁》假,大也。 《詩·大雅》假哉天命。 《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又設辭。 《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又北假,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又與嘉同。美也。 《詩·大雅》假樂君子。 《中庸》作嘉。 《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何加切。與遐通。 《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 《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𠀤音價。休沐也。 《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 《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又《集韻》《正韻》𠀤與格同,至也。 《易·萃卦》王假有廟。  又叶胡故切,音互。 《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又叶古我切,音果。 《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又與嘏同。 《禮·禮運》是謂大假。 《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

『道』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

『虢』

《唐韻》《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𠀤音𧭣。 《說文》虎所攫畫明文也。  又國名。 《廣韻》周封虢仲于西虢,秦屬三川郡,唐武德中爲虢州。 《左傳·隱元年》虢叔。 《註》虢國,今滎陽縣。應劭曰:今虢亭是也。  又《昭七年》齊侯次于虢。 《註》虢,燕境。  又姓。 《左傳》晉大夫虢射。 《高誘·戰國策註》虢卽古郭氏。 《六書正譌》俗作𧇧,非。𧇧字原从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