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隅:角落。偏据一个角落以求暂时安逸。指帝王失去原来统治的大片土地,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述宾 隅,角落。苟安于一个角落。《说岳全传》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贬义。多用于表现状况方面。 →孤守一方 ?一统天下
歪,不在中间:~斜。~离。~旁。~僻。~远。~锋(a.书法上指用毛笔时笔锋斜出的笔势;b.泛指做文章从侧面着手的方法)。不~不倚。 不全面,不正确:~爱。~见。~激。~狭。~执。~废。~颇。~听~信。 与愿望、预料或一般情况不相同:~~。~巧。 谦辞,向人称自己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角落:城~。墙~。屋~。~隙(屋角的洞穴)。向~而泣。 〔~中〕将近中午的时候。 靠边的地方:海~。
《唐韻》芳連切《集韻》《韻會》《正韻》紕延切,𠀤音篇。頗也,側也。 《書·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又中之兩旁曰偏。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 又屬也。 《左傳·襄三年》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舉其偏不爲黨。 又《周禮·夏官》疏:五十人爲偏。 又《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乗爲偏。詳前伍字註。 又偏枯。 《荀子·非相篇》禹跳湯偏。 《鄭註》湯半體枯。 又姓。漢偏呂。見《史游急就章》。 又偏翩篇古通用。 《易·泰卦》翩翩不富以其鄰。陸德明作篇篇。古文作偏偏。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一』《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隅』《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虞。 《說文》陬也。 《玉篇》角也。 《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 《詩·邶風》俟我於城隅。 《禮·曲禮》摳衣趨隅。 《註》趨隅,升席也。 又《檀弓》童子隅坐而執燭。 《註》隅坐,不與成人並。 《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又《玉篇》廉也。 《詩·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禮·儒行》砥厲廉隅。 又海隅,十藪之一。 《爾雅·釋地》齊有海隅。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宮隅,城隅,謂角浮思也。 又山名。 《魯語》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 《註》封山,隅山,在今吳郡永安縣。 《說文》作嵎。 又叶語口切,音偶。 《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芻叶側九反,逅叶很口反。 又叶呼侯反,音齁。 《揚雄·反離騷》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於末之陽侯。 《篇海》同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