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烛施明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ǒu zhú shī míng
成语注音 ㄡˇ ㄓㄨˊ ㄕ ㄇ一ㄥˊ
成语简拼 ozs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偶燭施明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成语典故

偶:两个。施:给。两支蜡烛一起施放光明。比喻两者互相配合、衬托,使各自的长处和作用更加显著。汉.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像。木~戏。 双,对,成双成对,与“奇(jī)”相对:~数。~语(相对私语)。对~。无独有~。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或。~然。~合。~尔。~感。~发事件。 指丈夫或妻子:佳~。配~。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 洞悉:洞~其奸。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

实行:~工。~政。设~。~展。~教(jiào )。~为(wé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用上,加工:~肥。~粉。 给予:~礼。~诊。~恩。 姓。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睿智:英~。贤~。~君。 视觉,眼力:失~。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偶』

《唐韻》五口切《韻會》語口切,𠀤音耦。凡數,雙曰偶,隻曰奇。 《禮·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隂陽之義也。  又《爾雅·釋詁》合也。 《註》謂對合也。  又牉合也。 《賈誼·五餌》言偶人無時。 《韓詩》言不失時,以偶爲牉合也。  又《家語》聖人因時,以合偶男女。  又儕輩曰偶。 《前漢·黥布傳》率其曹偶,亡之江中。  又適然也。 《列子·楊朱篇》鄧析謂子產曰: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又俑也。象人曰偶,木土像亦曰偶。 《史記·孟嘗君傳》木偶人謂土偶人。一作寓禺。 《前漢·郊祀志》木寓龍。 《史記·封禪書》木禺龍。𠀤同偶。別作𣕃,非。  又姓。明洪武中,偶桓以辟薦爲崇安縣從事。  又叶五舉切,音語。 《光武賜侯霸書》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

『烛』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非。 《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𠀤音囑。 《說文》庭燎火燭也。 《廣韻》燈燭。 《禮·曲禮》燭至起。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又《玉篇》照也。 《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𠈷。  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註》道光照也。 《梁書·𥳑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又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又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又去聲。 《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 《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又《唐韻正》音朱。 《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又《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

『施』

《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𠀤音詩。 《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𨻰其尸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𠀤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𠀤賞是切,詩上聲。捨也,攺易也。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𠛬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叶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明』

《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叶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叶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