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闲躲静


   指偷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ōu xián duǒ jìng
成语注音 ㄊㄡ ㄒ一ㄢˊ ㄉㄨㄛˇ ㄐ一ㄥˋ
成语简拼 txd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婾閑躱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偷懒。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成语典故

摆脱杂务,得个清静。《红楼梦》第十九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并列 谓摆脱杂务,争取清静。《红楼梦》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独他是不能脱得的。”△多用于处事方面。 →忙里偷闲 ?摩顶放踵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窃。~吃。小~儿。 行动瞒着人:~~。~看。~听。~渡。~袭。~税。~天换日(喻暗中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以欺骗别人)。 抽出时间:~空儿。~暇。~闲。 苟且:~安。~生。~幸。~合苟容(苟且迎合别人的意思以求容身。亦称“偷合取容”)。

隐藏;退让:~藏。~避。~让。~难(nàn )。~车。~开。~闪。

停止的,与“动”相对:~止。~态。~物。平~。风平浪~。 没有声音:安~。寂~。僻~。冷~。肃~。~悄悄。~穆。~谧。~默。~观。~听。 安详,闲雅:~心。~坐。 古同“净”,清洁。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偷』

《廣韻》託侯切《集韻》《韻會》《正韻》他侯切,𠀤透平聲。 《說文》苟且也。 《左傳·昭十三年》子產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  又《禮·表記》安肆日偷。  又《爾雅·釋言》佻也。 《廣韻》盜也。 《管子·形勢解》偷得利,而後有害,偷得樂,而後有憂者,聖人不爲也。  又薄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趙孟之語偷。  又叶容朱切,音余。 《張衡·西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偷。我有嘉賔,其樂愉愉。聲敎布濩,盈溢天區。

『躲』

《字彙》同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