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ér nǚ qìng jiā
成语注音 ㄦˊ ㄋㄩˇ ㄑ一ㄥˋ ㄐ一ㄚ
成语简拼 enq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兒女親家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儿女亲家,你也好帮帮他的忙。洪深《香稻米》第二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成语典故

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花月痕》第五二回:“〔士宽〕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儿女亲家,你也好帮帮他的忙。” 偏正 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洪深《香稻米》2幕:“不管中人保人,你和他是~,你也好帮帮他的忙。”△多用于姻亲关系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古同“汝”,你。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婚姻:~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 居住:“可以~焉”。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 姓。

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

词尾,同“价”:整天~。成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儿』

《集韻》《韻會》𠀤而鄰切,音仁。 《說文》人也。 《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 《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 《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又《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 《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𠀤爾平聲。 《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  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又《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又《韻會》姓也。漢有兒寬。  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𠀤音霓。姓也。 《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 《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 《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又《韻會》弱小也。通作倪。 《孟子》反其旄倪。

『女』

《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𠀤茹上聲。 《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 《易·繫辭》坤道成女。 《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 《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 《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𠀤見《星經》。  又水名。 《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又𤣥女,九天妃也。黃帝與蚩尤戰,不勝,歸太山,遇一婦人,曰:吾所謂𤣥女者。見《𤣥女戰法》。  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又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又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 《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又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又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又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又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又《集韻》《韻會》𠀤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 《書·堯典》女于時。

『家』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加。 《說文》家居也。 《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 《詩·周南》宜其室家。 《註》家謂一門之內。  又婦謂夫曰家。 《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 《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 《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 《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又天家,天子之稱。 《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又居其地曰家。 《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又著述家。 《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又《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又家人,易卦名。  又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又《集韻》古胡切,音姑。 《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又《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又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又叶古俄切,音歌。 《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又《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又叶古暮切,音固。 《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 《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又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