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ù wù qióng nián
成语注音 ㄨˋ ㄨˋ ㄑㄩㄥˊ ㄋ一ㄢˊ
成语简拼 wwq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兀兀窮年
成语组合  AAB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成语示例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呕心沥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


成语典故

兀兀:勤勉的样子。穷:穷尽。一年到头勤勉不止。语本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 每年的:~会。~鉴。~利。~薪。 一年的开始:~节。新~。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 收成:~成。~景。~谨。荒~。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杌。 《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  又刖足曰兀。 《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  又《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 《註》危石也。  又兀兀,不動貌。 《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  又《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 《易·困卦》于臲卼。  又姓。 《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  又《韻會》或作掘。 《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兀』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杌。 《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  又刖足曰兀。 《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  又《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 《註》危石也。  又兀兀,不動貌。 《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  又《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 《易·困卦》于臲卼。  又姓。 《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  又《韻會》或作掘。 《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年』

《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𠀤撚平聲。 《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 《春秋•桓三年》有年。 《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 《宣十六年》大有年。 《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 《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 《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 《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 《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 《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 《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 《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 《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 《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 《註》引年,挍年也。 《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𣆀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 《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 《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 《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 《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 《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 《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