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啓行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唐 柳宗元 《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唐 柳宗元 《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 同“圆”。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 中国朝代名:~代。~曲。 姓。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古代兵器的总称。 军队,军事:兵~。投笔从~(指文人从军)。~装。~马。 古代称兵车:御~。 大:~功。 称(方言,音如“农”):“~有良翰”。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狄。 姓。

同“啟”。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元』

《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原。 《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 《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 《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月正元日。 《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𠀤曰元。  又姓。 《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𨻰。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𨻰𠀤非文韻。

『戎』

《唐韻》如融切《集韻》《韻會》而融切《正韻》而中切,𠀤音絨。 《說文》兵也。 《禮·月令》以習五戎。 《註》五戎,弓殳矛戈戟也。 《周禮·秋官·掌交》九戎之威。 《註》九戎,九伐之戎也。  又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 《詩·秦風》小戎俴收。  又《小雅》元戎十乗。  又《禮·王制》西方曰戎。  又大也。 《詩·周頌》念兹戎功。 《箋》戎功,大功也。 《書·盤庚》乃不畏戎毒于遠邇。 《註》戎毒,大毒也。 《揚子·方言》宋魯𨻰衞謂大曰戎。  又汝也。 《詩·大雅》戎有良翰。 《又》戎雖小子。 《註》汝也。  又相也。 《詩·小雅》烝也無戎。 《傳》戎,相也。  又拔也。 《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拔曰戎。  又姓。春秋戎律,漢戎賜,明戎廉。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與扔通。 《前漢·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𢫨。亦省作戎。  又《韻補》叶而主切,音汝。 《詩·大雅》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本作𢦦。俗作〈牛戎〉。

『啓』

《廣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𠀤音棨。 《說文》本作啓,教也。 《玉篇》開發也。 《書·堯典》啓明。 《傳》啓,開也。  又《大甲》啓廸後人。  又《爾雅·釋言》啓,跪也。 《註》跽也。 《詩·小雅》不遑啓處。 《傳》啓,跪。處,居也。  又《廣韻》別也。  又刻也。  又《詩·小雅》元戎十乗,以先啓行。 《註》王氏曰:軍前曰啓,後曰殿。先軍行之前者,所謂選鋒也。  又啓事。 《晉書·山濤傳》濤爲吏部尚書,凡用人行政,皆先密啓,然後公奏,舉無失才。時稱山公啓事。  又《字彙》姓也。  又《爾雅·釋畜》前右足白,啓。 《註》左傳曰啓服。 《疏》昭二十九年,衞侯來獻其乗馬,曰啓服。杜預曰:啓服,馬名是也。  又《埤雅》雨而晝晴曰啓。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又與启通。詳前启字註。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