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覆没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uán jūn fù mò
成语注音 ㄑㄨㄢˊ ㄐㄨㄣ ㄈㄨˋ ㄇㄛˋ
成语正音 “没”,不能读作“méi”。
成语简拼 qjfm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全軍覆没
成语英文 roll up horse and foot(The whole army is destroyed.)
成语法文 armée complètement défaite,abattue à plate couture
成语俄文 Войскá былн разбиты нáголову.
成语日文 全軍(ぜんぐん)覆没する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成语示例


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濂朱冕全军覆没矣。(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成语典故

整个军队被消灭。也比喻事情彻底失败。《旧唐书.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度张伯仪全军覆没。”《宋史.崔与之传》:“都统刘琸承密札取泗州,兵渡淮而后牒报。琸全军覆没,与之忧愤,驰书宰相。”清.顾炎武《日知录.宦官》:“至十四年阳和口之战,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谦、朱冕全军覆没矣。”亦作“全军覆灭”。毛泽东《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它的前途必然是众叛亲离,全军覆灭。” 主谓 全部军队都被消灭。也比喻彻底失败。《旧唐书·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度张伯仪~。”△多用于战争。→折戟沉沙 一败涂地?旗开得胜。 也作“全军覆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完~。智勇双~。求~责备。 整个,遍:~部。~国。~民。~神贯注。~心~意。 都:代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 姓。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同“复”

隐在水中:沉~。~顶之灾。 隐藏,消失:埋~。~落。 漫过,高过:水~了头顶。淹~。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收。抄~。 终,尽:~世。~齿不忘。 同“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全』

《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泉。 《說文》完也。 《玉篇》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 《註》純用玉也。  又姓。 《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又《韻會》州名。漢零陵郡,晉置全州。

『覆』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𠀤音蝮。 《玉篇》反覆也。 《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 《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 《中庸》傾者覆之。 《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 《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 《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 《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 《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 《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 《說文》蓋也。 《詩·大雅》鳥覆翼之。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 《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𠣾。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