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关注


   一心注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uán shén guān zhù
成语注音 ㄑㄨㄢˊ ㄕㄣˊ ㄍㄨㄢ ㄓㄨˋ
成语简拼 qsg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全神關注
成语英文 cathexis
成语俄文 сосредоточенно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白知时并不认得他,何况此刻他全神关注的,只是那两个被人众打得鼻塌嘴歪的凶手。”


成语典故

一心注意。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白知时并认不得他,何况此刻他全神关注的,只是那两个被人众打得鼻塌嘴歪的凶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完~。智勇双~。求~责备。 整个,遍:~部。~国。~民。~神贯注。~心~意。 都:代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 姓。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 表情:~色。~采。~姿。~志。 精神:~清气爽。 姓。

灌进去:~入。~射。大雨如~。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视。~目。~意。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解。~释。~音。夹~。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登记:~册。~销。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赌~。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全』

《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泉。 《說文》完也。 《玉篇》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 《註》純用玉也。  又姓。 《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又《韻會》州名。漢零陵郡,晉置全州。

『神』

《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𠀤音晨。 《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又神明。 《書·大禹謨》乃聖乃神。 《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 《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又諡法。 《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又姓。漢騎都尉神矅。  又升人切,音伸。 《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 《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又叶時連切,音禪。 《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 《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 《註》神,叶時連切。濱,叶𤰞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𥓓多作𥛠,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注』

《唐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註。 《說文》灌也。 《增韻》水流射也。 《詩·大雅》豐水東注。  又引也。 《前漢·溝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鹵之地。  又意所嚮曰注。 《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 《註》上謂注意於上天。  又記也。 《通俗文》記物曰注,因支分派別之意。  又凡以傳釋經曰注,通作註。  又聚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又擊也。 《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㱪。  又屬也。 《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 《註》言以旄牛尾屬之竿首。  又屬矢於弦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  又附藥亦爲注。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劀殺之齊。 《註》祝當爲注。注謂附著藥。  又華不注,山名。 《括地志》在濟南。  又句注,亦山名,在代州鴈門縣西北。  又仄注,冠名。 《前漢·五行志註》言形側立而下注也。  又日注,茶名。 《歐陽修·歸田錄》兩浙之品,日注爲第一。  又《集韻》株遇切,音駐。與註同。  又《集韻》陟救切《正韻》職救切,𠀤音晝。蟲喙也。與咮噣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以注鳴者。  又注張,星名。別見木部柳字註。 《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鑄。 《玉篇》疏也,解也。 《正韻》訓釋也。 《毛詩·序疏》註者,著也。言爲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 《儀禮·士冠禮疏》言註者,註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亦名爲著。 《晉書·向秀傳》始秀欲註《莊子》,嵆康曰:此書詎復須註。 《舊唐書·𤣥宗紀》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  又《博雅》識也。 《通俗文》記物曰註。 《穀梁傳·昭十一年》一事註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後漢·律歷志論》重黎記註。  又《類篇》拏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謂之支註。  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𠀤音駐。義同。  又《類篇》述也。 《集韻》或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