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晋书 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主谓 八紘,八方极远的地方。天下一统。《晋书·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祥瑞屡臻。”△多用于国家统一方面。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系于颌下的帽带。 编磬成组的绳子。 维系。 网绳。 束。 形容中间宽阔。 古通“宏”,宏大。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 一定的路线:~迹。~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 应遵循的规则:~度(dù)(法度)。~范(规范,楷模)。步入正~。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𠀤音捌。 《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𠷳,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