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江妃肃客升堂,肆筵设席,八音迭奏,主客尽欢。”
《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钟)、石(磬)、丝(琴、瑟)、竹(箫)、匏(páo,笙、竽)、土(埙)、革(鼓)、木(柷、敔)八类。迭(dié):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又有谓大八音匣者,与衣箱等。触其机,八音迭奏,恍如有十数人弹唱焉。”又有【八音齐奏】。(齐奏:一齐演奏。)《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每进一卮(zhī),侍女们八音齐奏,音调清和。”(卮:古代盛酒器皿。)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 信息,消息:~信。佳~。~讯。
交换,轮流:交~。更~。~为宾主。~相为用。 屡次,连着:~连。~忙。高潮~起。 及:忙不~。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𠀤音捌。 《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𠷳,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今切,音隂。 《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書·舜典》八音克諧。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 《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 《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䕃通。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𠀤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迭』《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絰。 《說文》更迭也。 《易·繫辭》迭用柔剛。 《詩·邶風》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禮·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 又與軼通。 《左傳·成十三年》迭我殽地。 《註》迭,侵突。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與逸通。 《家語》馬將迭。 又與佚通。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叶徒帝切,音地。 《王筠詩》緣巖蔓芳杜,迴崖掩綠蕙。嘉禾挺臯蘇,奇香發迷迭。 《註》迷迭,香名。出大秦國。
『奏』《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𠋫切,諏去聲。進也,薦也。 《書·舜典》敷奏以言。 《詩·小雅》以奏膚公。 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 《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 《詩·小雅》樂具入奏。 《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 《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 《漢書》作族。 《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又𥳑類。 《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 《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又與腠通。 《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 《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又與輳湊通。 《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又叶則古切,音珇。 《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 本作𡴝。 《說文》从𠦎,从𠬞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