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唐 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熏桂馥,羽仪百代。”
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熏桂馥,羽仪百代,掩梁窦以霞搴;钟鼎一时,罩袁杨而岳立。”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古书上指“木兰”。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古同“斓”,斑斓。 姓。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染。~陶。~制。利欲~心。 火烟上出:~蒸。 气味刺激人:臭气~人。 暖和:~风。
(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剧。~系军阀。 〔~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子飘香”、“~轮”(月的别称,相传月中植桂花。亦称“桂魄”)。 姓。
香气:~~(香气浓烈)。~郁(香气浓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云切,音薰。 《說文》本作𡼡。 《玉篇》本作𡼡。 《類篇》隷作熏。 《說文》火煙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象也。 《玉篇》熱也。 《廣韻》火氣盛貌。同燻。 《詩·豳風》穹窒熏䑕。 又《大雅》憂心如熏。 《傳》熏,灼也。 《釋文》熏,本又作燻。 《周禮·秋官·翦氏》以莽草熏之。 又《詩·大雅》公尸來止熏熏。 《傳》熏熏,和悅也。 《箋》熏熏,坐不安之貌。 《釋文》熏,說文作醺。醉也。 又《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 《註》謂相熏烝得罪也。 又《呂氏春秋》東南曰熏風。 又《後漢·趙壹傳》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 又通作薰。 《易·艮卦》厲薰心。 《後漢·馬廖傳》聲薰天地。 又《集韻》吁運切,音訓。灼也。 又與釁通。 《齊語》三釁三沐之。 《註》釁或爲熏。 又叶須緣切,音宣。 《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熏,入室東向誦玉篇。 《正譌》中从𡆧。與囱同。俗从田,誤。
『桂』《唐韻》古惠切《集韻》《韻會》涓惠切《正韻》居胃切,𠀤音昋。 《說文》江南木,百藥之長。 《禮·檀弓》草木之滋,薑桂之謂也。 《本草圖經》桂有三種: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陽。 《爾雅·釋木》梫,木桂。 《蘇恭云》牡桂卽木桂也。 《離騷經》雜申椒與菌桂。 又《陶弘景·別錄》單名桂者,恐或是牡桂,人多呼丹桂,正謂皮赤爾。 《淮南·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又桂林,郡名。 《史記·武帝紀》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 又姓。 《姓苑》漢末,陽城炅橫四子避難,一居幽州,姓桂。
『馥』《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 《廣韻》香氣芬馥。 又人名。冀州牧韓馥,見《後漢·袁紹傳》。 又《廣韻》符逼切《集韻》弼力切,𠀤音愎。義同。 又《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馥焉中鏑。 《註》馥,中鏃聲也。 又《集韻》拍逼切,音堛。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