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艾同焚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án ài tóng fén
成语注音 ㄌㄢˊ ㄞˋ ㄊㄨㄥˊ ㄈㄣˊ
成语简拼 latf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蘭艾同焚
成语英文 impose the same destiny upon the noble and the mean alike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唐·赵蕤《反经·时宜》:“若前途大事不捷,故当兰艾同焚。”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 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成语典故

芳草与杂草同遭烧毁,比喻贵贱贤愚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一作“芝艾俱焚”。 主谓 兰草和艾草一起烧掉。比喻好坏一起毁灭。《晋书·孔坦传》:“~,贤愚所叹。”△多用于写人与事物。→玉石俱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古书上指“木兰”。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古同“斓”,斑斓。 姓。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子。~蒿。~绒。 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 止,绝:方兴未~。 美好:少(shào )~(年轻美好的女子)。 姓。

治理。[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艾』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𠀤音礙。 《玉篇》蕭也。 《詩·王風》彼采艾兮。 《傳》艾,所以療疾。 《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 《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 《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 《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 《疏》髮蒼白,色如艾也。 《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 《爾雅·釋詁》艾,歷也。 《註》長者多更歷。  又《爾雅·釋詁》艾,相也。 《疏》謂相視也。  又美好也。 《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又養也。 《詩·小雅》保艾爾後。  又止也。 《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 《註》未絕也。  又報也。 《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又《史記·歷書》橫艾淹茂。 《索隱》橫艾,壬也。  又山名。 《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 《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又亭名。 《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又姓。 《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又《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 《註》艾,穫也。  又與乂通,治也。 《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又《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 《註》沛艾,作姿容貌也。 《五經文字》从义,訛。 《集韻》或作㘷。㘷字原从𡉌,作艸下𡉌。

『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汾。 《玉篇》燒也。 《集韻》火灼物也。 《書·胤征》玉石俱焚。 《易·離卦》焚如。 《春秋·桓七年》焚咸丘。 《註》焚,火田也。 《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 《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 《集韻》本亦作僨。  又叶汾沿切。 《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又叶符筠切。 《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 《說文》本作燓。 《集韻》或作炃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