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蒸:以香草蒸肉;椒浆:把椒放在浆里。对祭祀物品的美称。
兰蒸:以香草蒸肉;椒浆:把椒放在浆里。对祭祀物品的美称。
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可激清颓俗者,皆扫地而祠之。兰蒸椒浆,岁祀罔缺。”
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可激清颓俗者,皆扫地而祠之。兰蒸椒浆,岁祀罔缺。”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古书上指“木兰”。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古同“斓”,斑斓。 姓。
热气上升:~汽。~腾。~发。~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馏。云~霞蔚。~~日上。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饼。~饺。~笼。 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烛。 细小的木柴。
〔花~〕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球形,暗红色,种子黑色,可供药用或调味;b.这种植物的果实,简称“椒”,如“~盐”。“~酒”。“~桂”(常用来喻贤人)。 〔胡~〕a.常绿藤本植物,果实球形,红色,成熟后红黑色,味辛辣,可供药用或调味;b.这种植物的果实。
比较浓的液体:豆~。纸~。灰~。~果。~液。 用粉浆或米汤等浸润纱、布、衣服等物:~洗。
同“糨”。
《唐韻》煑仍切,音烝。 《說文》折麻中榦也。 《詩·小雅》以薪以蒸。 《箋》麤曰薪,細曰蒸。 《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內饔之事。 《疏》自然小者曰蒸也。 又衆也。 《詩·大雅》天生蒸民。 又地名。 《吳越春秋》吳王召公孫聖,使門人提之蒸丘。 又通烝。 《爾雅·釋天》冬祭曰蒸。 《註》進品物也。 又《類篇》諸應切,音證。氣之上達也。 《列子註》溫蒸同乎炎火,音去聲。 《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雲膚合而仰浮。 《羣經音辨》蒸,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爲薪蒸。
『椒』《唐韻》卽消切《集韻》《正韻》兹消切,𠀤音焦。 《說文》莍也。或作𣐹。亦作𣒏。 《爾雅·釋木》椒榝醜莍。 《註》莍萸子聚生成房貌。 《疏》椒者,榝之類,實皆有莍彙自裹。 《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陸疏》聊,語助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今成臯山中有椒,謂之竹葉椒。東海諸島亦有椒樹,子長而不圓,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肉作椒橘香。 又《漢官儀》皇后以椒塗壁,稱椒房,取其溫也。 《桓子·新論》董賢女弟爲昭儀,居舍號椒風。 又《荀子·禮論》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 又《荆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以次拜賀,進椒酒。 又土高四墮曰椒丘。 《屈原·離騷》馳椒丘且焉止息。 又山頂亦曰椒。 《謝莊·月賦》菊散芳于山椒。 又邑名。亦姓也。椒,春秋楚邑,椒舉以邑爲姓。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芬香也。 《詩·周頌》有椒其馨。 《說文》無椒字。茮,子寮切。 《徐鍇曰》茮,卽今之椒。 《正字通》謂徐氏不知椒成樹之誤。○按《通志》廣東椒有蔓生者。《眞臘風土記》胡椒纒藤而生。則草木可以𠀤用。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