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连祸结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语注音 ㄅ一ㄥ ㄌ一ㄢˊ ㄏㄨㄛˋ ㄐ一ㄝˊ
成语正音 “结”,不能读作“jiē”。
成语简拼 blh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兵連禍結
成语英文 war-ridde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成语示例


北洋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形成各霸一方的封建割据,横征暴敛、兵连祸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全国人民如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成语典故

兵:指战争。战争连续不断,灾祸接踵而来。《汉书.匈奴传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兵连祸结,涂炭平民,耗损国用,悔之何及。”亦作“祸结兵连”。《后汉书.鲜卑传》:“祸结兵连,岂得中休。”元.无名氏《梧桐叶》一折:“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 并列 战争不断,灾祸相连。语出《汉书·匈奴传》:“兵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纪》:“~,涂炭平民,耗损国内,悔之晚矣。”△用于描写战争多。→内忧外患 兵荒马乱 ?安居乐业 天下太平 太平盛世。也作“祸结兵连”、“兵连祸接”、“兵连众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兵』

《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